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刘秀珍始终奋战在服务患者的第一线。记者陈暖摄
有人数十年只找这一位医生,有人病愈后又介绍其他人前来。她的治病秘方,是一颗以眼疾患者为重的医者仁心。
她,医院主任医师刘秀珍,今年87岁。年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进入福建医院从事眼科工作,直至年退休。随后,医院,始终奋战在为病患服务的第一线。
在61年的眼科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刘秀珍曾随中国医疗队援助非洲,医院眼科科主任,获“福建省眼科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从青春到白发,半生坚守心归处。“我没有什么成就,如果一定要说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话,那离不开党的引导和教育,大家的支持和厚爱。”刘秀珍有66年党龄,无论是当初满载荣誉的协和教授,还是如今坚守眼科事业的知名专家,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为病人服务的初心与谦和低调的性情。
从容“行走”微米间
“又来找您了,刘医生,最近眼睛不太舒服,麻烦您再看看。”17日上午9时许,家住鼓楼区的高依伯医院(金山新院),挂了眼科专家号,见见自己的“老朋友”刘秀珍教授。一番看诊后,高依伯愁容一扫而光。“开的药便宜效果又好,现在亲朋好友一说眼睛有问题,我第一个推荐刘医生。”
“疼痛感持续多久了?”“以前眼睛有受过伤吗?”“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依伯前脚刚走,又一位病患紧随而至。刘秀珍仔细询问后,便招呼病人在裂隙灯前坐定,又是一番观察。“这是得了青光眼,要动个小手术,这段时间要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少看电视玩手机,也不要抽烟喝酒了……”刘秀珍一边写着病历一边叮嘱道。
有人说,眼睛是一台精密的“光学仪器”,“零件”的分布错综复杂,相隔的距离以微米计算。“眼科是我热爱的事业,在微米间‘行走’,意味着要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每次看诊都要像首次一样严谨细致。”这位耄耋老人的话语依然铿锵有力。
在和记者说话间,又一位病患进入诊室。“刘主任,还记得我吗?10年前我来找您看过病,这次眼睛又不太行了……”一大早从莆田赶来的陈阿姨一落座便打开了话匣子。此时挂在墙上的时钟指向11时30分。从早上8点开始接诊,刘秀珍已接待了9名眼疾患者。其间未曾喝过一口水,除了和病人对答,再没其他声音。
记者了解到,每周一、三、五的上午八点,刘秀珍总是准时出现在诊室,直至送走最后一名病人才下班,一般看诊30人左右,为此常常错过午饭时间。“前几年周一到周五都会过来,现在身体不允许喽。”刘秀珍说,她十分珍惜与病人相处的时光,“除了用医疗技术让他们重见光明,也要尽可能抚慰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坚守初心六十载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疾病,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白内障也可能导致失明,是致盲疾病之一。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人才及设备等种种限制,我省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举步维艰。
“眼睛健康与否,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看不清甚至看不见后,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必须想尽治疗办法,让病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医院眼科主持工作的刘秀珍借着到广州进修的契机,将白内障超声乳化、准分子激光、玻璃体切除术等前沿技术带了回来,医院结对子,医院指导教学。此外,她和同事不时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取经”。
从医61载,刘秀珍看过的眼病患者不计其数,除了凭精湛的医术和暖心的话语帮他们解除痛苦,她还不时替家境贫寒的患者垫付药费,解燃眉之急。“大家对我的信赖,让我一刻不敢懈怠。”她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有名来自农村的患者,因劳作时铁屑飞入眼睛导致外伤性白内障。彼时,做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需要植入人工晶体,考虑到家境贫寒,该名患者拒绝了该方案。“如果不植入晶体,他的视力只有0.02,只能看清1米以内的物体。”多方打探下,刘秀珍为患者争取到人工晶体免费名额,并亲自为其装上。
“为有需要的人带去光明,这是我应该做的,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但病人的感谢总让我心间一暖。”回忆往事,刘秀珍不禁感慨万千。
值得一提的是,年,她还参与中国医疗队援助非洲塞内加尔,直至年回国。在此期间,她仅凭借每月一封的书信表达对3个年幼孩子及家人的无尽思念。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战争,更加明白没有富强的国家、没有伟大的党,人民过不上好日子……”党龄66年的刘秀珍说,“能为病患服务,是最幸福的事。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坚定地选择眼科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就是为了给更多人带去光明和希望。只要党有召唤,人民有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
激情燃烧夕阳红
守一不移。医院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刘秀珍,始终没有离开为患者服务的岗位。不仅如此,她80岁时还学起了电脑,迷上了网课。
“这样才能获取最新诊疗方案,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