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http://www.yqyywdj.com/m/目的探讨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形切口组20例和标准切口组30例,T形切口组采用T形切口开颅减压术治疗,标准切口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分别收集两组病人术前、术后48h及术后3个月头颅CT影像资料,应用AdvantageWorkstation4.6软件系统对病人颅脑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颞肌三维重建,重建后测量颞肌体积,以术后48h手术侧颞肌体积与术前手术侧颞肌体积的差值代表术后颞肌肿胀程度的指标,以术后3个月手术侧颞肌体积与对侧颞肌体积的差值代表术后颞肌萎缩程度的指标。
结果及结论
(1)根据GOS标准进行术后疗效分析,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2)改良T形切口组皮瓣分离时间、开颅总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型血肿和再次手术、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改良T形切口组病人术后颞肌肿胀程度与萎缩程度显著减轻,术后皮瓣血运差的情况明显低于标准切口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
1、手术操作方法
(1)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
手术切口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cm,于耳郭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下。采用游离骨瓣,顶部骨瓣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cm,清除硬膜外血肿。从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再作“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清除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彻底止血,缝合硬脑膜和手术切口。
(2)T形切口开颅减压术(图1)
第一刀沿头部正中线,前起自发际内约1cm,向上至顶结节处,向后到达枕骨粗隆上方。第二刀自靠近颧弓根处耳屏前方1—2cm起刀,向上略弧形至耳上再延伸直到中线切口,大约止于冠状缝后1cm处。余处理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2、术式比较
(1)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优点:
①暴露范围广,能清除95%单侧幕上颅内血肿,便于止血。
②容易暴露矢状窦前部及桥静脉。
③骨窗面积大,代偿颅内容积,有利于解除脑疝对脑干的压迫。
缺点:
①对于重度颅脑大范围损伤,由于皮瓣过大,标准切口造成皮瓣后半部分完全依赖颞浅动脉、额部动脉和眶上动脉的血供,血运保护不佳,切口愈合慢甚至切口缘坏死、裂开。
②颅前窝和颅中窝底部减压不够充分,尤其是颞叶后部及额叶前部暴露不充分,可因暴露不充分而致处理出血困难。
③不便显露小脑幕切迹缘,小脑幕切开较困难。
④不能充分暴露后1/3上矢状窦及横窦,对矢状缝后部骨折合并上矢状窦撕裂出血处理困难。
⑤术后修补颅骨不方便,特别是额部骨窗不能充分显露,加大了Ⅱ期颅骨修补难度。
(2)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图2)
①改良T形切口保护枕部动脉与耳后动脉完整性,充分利用供应头皮的血管,且能更好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前、后支干,切口愈合速度大大加快。
②由于T形切口血供保护完好,可灵活处理复杂的头皮裂伤,减少无血供皮瓣的出现。
③T形切口可大大减少后部伤口破裂及颞肌萎缩。
④T形切口可方便暴露额颞顶枕叶并减压,能更方便暴露及处理累及后/1/3矢状窦、横窦的损伤。
⑤通过做对侧T形切口,可很方便暴露并处理对侧创伤,这是“微创”原则的充分体现。
⑥非常适合从额颞到顶枕的复合损伤(如枕部受力骨折引起局部硬膜外血肿,合并额极、颞极对冲伤),可大范围暴露单侧大脑半球损伤及枕底出血,一个切口即可提供广阔的视野,使手术操作收放自由。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T形切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效可行。该切口虽未能显著改善手术整体疗效,但对合并中线部位损伤,尤其对上矢状窦后1/3及枕部、枕下及横窦等损伤处理更方便,并发症少;在保护皮瓣血运和颞肌完整性方面,优势尤其突出,且非常适合从额颞到顶枕半球大范围的复合损伤,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更多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