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一位同事叫大吴,他的老爷爷是曾经参加过红*的战士。据大吴说,在他小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他讲述曾经在红*中艰苦的经历,由于当时爷爷还年少,时常需要其他战士的帮助。尤其是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战士们很容易被树枝等尖锐物划伤。划伤后的伤口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出血而且容易感染,进而影响战士的前进步伐。那么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们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小外伤的呢?
众所周知,当时大部分红*战士都是来自农村,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用泥巴糊灶台,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就是他们的法宝。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灶心土”。它又名“伏龙肝”,内用可以起到温经止血、止呕,温脾止泻的作用,适量外用可以使血管收缩,起到收敛止血的功效。所以在当时战士们被划伤留血后,就把伏龙肝碾碎撒在伤口上,这不仅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也起到了收敛止血的功效。因为灶心土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所以很多战士都在自己的包裹中储存一些备用。但是这个方法对于皮肤大面积损伤和炮弹伤并不适用,还是需要得到及时救治。
除此之外,当时的人们还有一个简便易得的方法,那就是用我们的头发。可以将头发洗净后晒干,再焖煅成炭,即为“血余炭”。它具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的功效,用于尿血、便血、外伤出血,小便不利等病。据大吴的爷爷讲,当时的战士们向村里的妇女换取头发,再把头发制成“血余炭”随身携带。用法同样也是把血余炭碾碎,适量涂于伤口处。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使用现代的洗发水等物,也不烫发染发,所以材料相对纯净。如果我们现在想自己制作,最好选用女孩的头发,污染相对较小。
听到大吴讲述爷爷的艰苦经历,不禁感叹到红*战士们的不易。想到如今高速发展的医疗建设,实在是不能忘记前人们的努力奋斗。
(以上图片仅供参考,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