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驻村千里之外,只愿为偏远山区居民送上健康 [复制链接]

1#

两年的时光,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不算什么,但对于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居民来说,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派驻的名医生,切切实实给他们带去了健康和希望。

8月30日,在皖西医院(市二院)骨科,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的驻村医生周本学,已经调整好身心投入工作中。说起这两年的支医工作,他坦言,“想为当地老百姓多做点事,尽我所能吧!”

许村镇前村,是*山市歙县一个较为偏远的山村。村民居住点之间较为分散,其中最偏远的自然村位于歙县和徽州区交界的大山深处,距离镇上开车需要将近2小时。此前,前村唯一一名村医因病去世了,有5年多的时间都处在村医“空白”状态,村民想看病就只能去到隔壁的塔山村或是许村镇卫生院。山路迂回,看一次病就要花上大半天时间,更不用提定期监测血糖、血压了。

改变始于一项健康帮扶计划。年,安徽省卫健委谋划实施了“百医驻村”专项行动,从当年7月起,选派优秀骨干医师,陆续深入无村医的贫困村或非贫困村卫生室开展为期2年的驻村服务,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

年8月29日,皖西医院(市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本学正式到歙县卫健委报到,作为全省“百医驻村”名医生中的一员,他被派驻到许村镇前村,承担起为当地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的重任。周本学来到前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村民健康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前村有常住人口人,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村卫生室条件比较简陋,医疗设备短缺,药品种类稀少;村民的健康观念差,重治疗轻预防,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周本学告诉记者,村里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常年吃药,他到家走访时发现老人吃的药中有一种已经过期好几个月了。

陌生的地方,难懂的方言,没有接触过的基层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周本学感觉“压力山大”。“既然来了,就要干点实事。”短暂的踌躇之后,他很快进入了状态,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迅速克服了语言沟通等困难,投入到工作中。除了在卫生室坐诊,他还主动进村入户,为家庭医生签约对象、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和血压、血糖等监测服务。农忙时,就只有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村里没有固定的上下班点,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找到人,我们就必须把这个任务完成掉。”周本学说。

针对当地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周本学还整理了相关健康知识,在入户同时办起了“小课堂”,高血压的日常护理、糖尿病的饮食调理、传染病多发病的预防措施、老年人的保健常识……在一遍又一遍的宣教提醒中,村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慢慢发生了改变。“来了一个城里的专家,我们看病不用再往外跑了。”村民的口口相传,很快让周本学被大家认识、了解,连周边村不少人也知道了这个周医生,平时有个腿疼腰疼的,就会来找他,遇到行动不便的,他随叫随到。

年7月7日,歙县境内发生严重洪灾,连许村镇卫生院都被水淹到了二楼。当时,正在镇上参与环境消杀的周本学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箬岭村一名截肢患者又因摔倒骨折了。挂了电话,周本学骑上电瓶车就往患者家里赶。沿途不少道路都被冲毁了,原本不到半小时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好在还是及时赶到为患者进行了患处固定,并帮助联系转医院。

在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茶、笋子都在山上,有的山坡七八十度的坡度,站都站不稳,所以有过骨折和大的外伤的人占比非常高。去年2月,一名特殊的病人找到了周本学。这是一位60多岁的男性,一年半前在山上砍竹子时被竹签戳进了颈部,虽然当时经过了清创处理,但伤口一直没有完全愈合,尤其到了夏天,一沾水就发炎流脓,连澡都不敢洗。凭借临床经验,周本学判断仍有竹签残留在伤口内,仔细一查果不其然。考虑到自己的专长是骨科,慎重起见,周本学第一时间电话请教了本院头颈外科的同事,商定了手术方案,精准施术从窦道取出了一根长约2公分左右的竹签,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没多久,这名患者就去了浙江打工,临走前还打来了电话道谢。“能帮助这些老百姓解决病痛,对我来讲也就是尽到了职责。”周本学说。

作为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的派驻医生,周本学除了要承担村医职责外,还有一项尤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提升乡村基层医疗的总体水平。为此,他在做好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的同时,每天下午还要到十几公里外的许村镇卫生院,从人才培训、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方面开展帮扶。两年的时间有限,他主动承担了卫生院门诊及病房的部分医疗、教学查房、专题培训等工作,针对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相关病例,从病史采集、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传授骨外科适宜技术和先进理念,全面深入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帮扶,把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留下来。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至。湖北等地出现疫情后,刚刚返家不久的周本学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