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7岁的天空,晴中工网 [复制链接]

1#

原标题:罕见的病丰赡的爱罹患血友病的绘画少年——(引题)

17岁的天空,晴!(健康故事汇)(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王美华

铺展画纸,蘸取颜料,一位清瘦的少年手持毛笔,下笔果决,收放自如。不多时,一只憨态可掬的墨鼠、两个饱满的柿子跃然纸上……

画画的少年名叫小旭(化名),现居辽宁锦州。仅看外表,很难把这个清秀、沉静的少年和血友病患者联系起来。细看时,小旭胳膊上由于常年扎针输液留下的红点,又在暗示这位少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小旭的画作《国色天香》。

小旭的画作《相恋》。

图为小旭正在作画。

小旭的画作《双鹊》。

小旭的画作《卧牛》。

年疫情期间,小旭正在作画。(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惊心动魄那一晚

小旭不能受伤,这是他出生后家人渐渐发现的怪事——哪怕一点小磕碰,小旭的皮肤上都会出现淤血。最初,家人以为这孩子体质较弱,没太在意。直到年2月,6岁的小旭在屋里玩耍时不小心撞到了暖气片,头上起了一个大包,一个多月都没好,反而还大了。

年4月1日,小旭的母亲李丽(化名)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当天晚上7点多,小旭头上的包破了,血怎么也止不住。李丽慌了神,喊上小旭的父亲刘峰(化名)往医院赶。辗转3家医院,都没有查清病因。即便经过处理,血还是很快就透过了层层包裹的纱布,医生建议他医院进行救治。

“血友病属于罕见病,那时候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很多医生都没见过这样的病例。”李丽说,当时情况紧急,亲戚找了车,火速赶往省城。面对小旭满头的鲜血,他们不停地招呼孩子,生怕他睡着。

到沈阳后,医院全力抢救,终于止住了血。经过检查,医生告知了一个令他们难以接受的诊断结果——孩子得的是重型甲型血友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俗称人凝血八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没有根治办法,只有及时注射凝血因子,患者才能正常生活。

“当时医生让我别害怕,说孩子还小,只要坚持预防治疗,就啥事儿没有。如果孩子残了或者失去生命了,就是父母不负责任造成的,所以想啥办法也要给孩子用上药。咱们家虽然穷,但是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李丽说。

无师自通小画家

作为一种凝血障碍性疾病,血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的创伤性或自发性出血。血友病患者必须时刻避免哪怕是极细微的碰撞和创伤,因为一旦出血就很难止住,甚至没有外伤也可能自发性出血,导致残疾和死亡。

“孩子确诊后,我们照顾起他来更加小心,不是他爸背着就是我抱着,也不让孩子跑跳。”李丽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抓着笔照着一幅画画了起来,竟然还画得有模有样。他们想,既然小旭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跑跳玩耍,让他安静地画画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钱为孩子请辅导老师,刘峰就给小旭买了不少画册。其中,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两本画册成为小旭画画道路上的重要教材。或许是有画画的天赋,小旭竟无师自通,拿笔就能即兴作画,“跪在书桌前一画就是几小时,有时候一天就能画三本纸。”

于是,小旭的童年几乎没有和小伙伴嬉戏打闹的经历,而是被画画填满。从铅笔画到彩铅画再到水墨画,他不停地画,乐此不疲。

“以前夏天天热,孩子在屋里不间断地画,不知道出了多少汗。孩子也要强,越画越爱画。”李丽说,他们家在5楼,由于是顶层,屋里冬冷夏热,房顶还时有漏雨,小旭的爸爸就把塑料膜、泡沫地垫钉到棚顶上。抬头望去,屋顶一片五彩斑斓。

年夏天,小旭中暑了。当地瓷娃娃爱心协会会长谭纯慧听说后为他捐赠了一台空调,结束了夏天蒸笼般的日子。

如今小旭的卧室,斑驳的墙上随处可见他各个时期画的画。靠近床的两侧墙上,挂了不少水墨画条幅:牡丹、紫玉花、墨竹、葫芦、雄鸡……柜顶上有一摞厚厚的画,是小旭经年累月练笔积攒下来的。屋里还有一个木箱,里面装了不少荣誉证书——他的一些绘画作品先后在国家和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

治疗关键钱与药

从绘画的世界回到现实,小旭和其他血友病患者一样,为钱和药所困。凝血因子对他们来说就像粮食,只要能够及时补充,他们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绊脚石也在于此。

“八因子甲进口的多元一瓶,国产的也要四五百元一瓶。”李丽说,小旭确诊后离不开人,她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他,全家就只能靠刘峰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

高昂的医药费一度压得小旭一家喘不过气来。很快,小旭的情况引起了*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