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什么有的帕金森病患者DB
TUhjnbcbe - 2023/9/26 19:05:00
                            

原创掌健识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经常有患者问:“为什么有的病友做了DBS手术效果并不好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先,第一个因素就是诊断问题。对于专业的医生来说,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经常分不清这二者的区别。简单来说,帕金森综合征是一个大的概念,只要符合“抖”“僵”“慢”三者之二的都可以套上帕金森综合征的名字。帕金森综合征里面最大部分,约占80%左右是原发性的帕金森病,业内一般说的帕金森病就是这个部分。但帕金森综合征这个大概念里面还有一些是需要排除在原发性帕金森病之外的,有的是遗传性的比如Wilson病或Huntington病,还有一大块是继发于外伤、中*、药物、脑血管病等等因素的继发性病变,此外还有部分就是通常说的叠加在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路易体痴呆(LBD)等疾病中表现来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DBS对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但对于帕金森综合征中其它的情况,往往由于原发状况的存在和进展,导致这些患者做了DBS手术效果不会太理想或者有效的时间不尽如人意。

其次,的问题就是对于手术的期望值。之前讲过,DBS手术并不能实现让患者完全摆脱补充多巴补充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因为它只是通过微弱的电流刺激来抑制脑深部核团因胆碱能递质和多巴胺能递质失衡而产生的异常放电,并不能弥补二者之间的缺口。因此对于有的症状,特别是与肌张力调节环路之外的多巴胺递质水平相关症状效果不会太理想。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很多医生都经常说到的手术精度问题。现在因为影像技术的进展,STN核能够实现完全可视化,而且STN核可以调控调节的症状体征比较全面,减少用药量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很多单位都开展的以STN核为靶点的DBS手术。但这个核团在穿刺的方向上一般只有3~4mm长度,周围围绕着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结构。要想效果好需要把手术的精度控制在0.3~0.5mm。往不同的方向有较大偏差,就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语言问题、感觉问题、视野问题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少数患者,影像,或者说解剖结构和功能并不是百分之百重合的。通常我们说脑子里某个解剖结构的功能都是基于统计的,95%以上的人这个解剖结构是负责这个功能,就认为二者是相关的。但脑的功能在婴幼儿时期是可以重塑的,就像偶尔有的患者做功能核磁和术中唤醒发现控制他肢体运动的脑回不在对侧中央前回一样,脑深部核团的功能也同样存在这种可能性,因此术中对于靶点附近的电生理信号分析和记录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发现这些少见的不符合的情况,减少术后效果不理想情况的发生。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

执笔:吴曦海*医院(医院)神经外科

原标题:《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什么有的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效果不理想》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什么有的帕金森病患者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