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偶像剧”好像渐渐被污名化了,一提到它往往会联想到情节悬浮、缺失生活逻辑和社会逻辑、脚不沾地的霸道总裁、等待总裁拯救的小白兔……
电视虽然是造梦的行业,但如果完全脱离实际,无法建立让观众相信的逻辑关系和情节发展,那么观众将无法产生认同感和带入感,这部作品也就失败了。
因为被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偶像剧荼*太久,所以我是带着质疑看新版《泡沫之夏》的,然而看了20集下来,却按捺不住惊喜来分享一下观感。
新版《泡沫之夏》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是一部“落地”的偶像剧。作为著名IP,大家对《泡沫之夏》的内容并不陌生:以夏沫、欧辰、洛熙之间感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主角们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在遗憾和挣扎中学习爱和被爱的故事。
偶像剧里的女主角往往被称为“玛丽苏”,“玛丽苏”其实是一个文学批评概念,通常指偶像剧里的女主角:所有男性角色都不可抗拒的爱上她,而她空有光环,却缺少真实的人格魅力。但夏沫完全不“玛丽苏”,因为她放在现实世界中也非常值得被爱。
在咖啡店打工的时候就开始仗义的维护朋友:
和男朋友欧辰闹别扭的时候,伪装成教练和他击剑,巧妙化解矛盾:
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冷静自救:
从对于富豪捐赠的态度能看出三观很正:
进入娱乐圈开始拍戏,面对同组女演员的刁难,选择自己撑过去而不是靠眼泪这种取巧的方式。
善良可爱、情商超高、聪明冷静、爱护家人朋友、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漂亮姑娘,到哪里都会大杀四方,所以说夏沫不是自带主角光环,她是真的闪闪发光。
但两位男主角欧辰和洛熙并不仅仅因为这些闪光点被她吸引,他们之间有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欧辰的妈妈因为救落水的欧辰在海里溺亡,夏沫治愈了欧辰对“水”的恐惧,所以欧辰对她的感情里包含“得到拯救后的依恋”。
洛熙和夏沫都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共通的晦暗经历让他们之间有某种天然的情感连接:无法对人倾吐的隐秘心理和性格缺陷可以被对方温柔理解,因为他们同样缺少爱,需要爱,在对方的身上能照见自己。
除了逻辑扎实的感情线,剧情的细节也非常贴近社会和生活逻辑。比如夏沫拍戏的时候脸被合作演员打伤,洛熙会详细的嘱咐冰敷程序。
欧辰给夏沫买了治疗外伤的药,和洛溪一样都是很实际的体贴。
制片人来给夏沫送药,洛熙说“经纪人出身的制片人真是贴心”,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伏笔和解释都经得起推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版的剧里把原著中的欧辰改编为自主创业的富二代、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人,比传统“霸道总裁”更贴近生活、富有魅力了。当偶像剧里的人物遵循现实逻辑生活,观众更有代入感,追剧观感更佳。
这部剧在贴近当下语境上也做的非常优秀。《泡沫之夏》第一次影视化是年大S、何润东、*主演的剧版,小说是明晓溪早在年就完成的作品。作为都市题材的剧集,在原著发表12年之后,新版《泡沫之夏》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贴合当下受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