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文彬通讯员程磊王丙强肖克
“看孩子真是一刻不能大意,一眨眼儿的功夫就闯祸。”12月21日上午,家住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马铁头村的一岁半男童吃瓜子时将瓜子塞进鼻腔中,男童顿时哭闹起来,鼻腔中还流出血丝,男童母亲田莉和奶奶王杰英紧急送孩子去当地卫生院救治,但当地卫生院因无相关条件,无法救治。随后,田莉决定带医院救治,医院路上,田莉又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本来就很急躁的心情变的更加焦虑。正当田莉又无奈又焦虑时,正在该路口执勤的惠民交巡警大队处突中队民警得知该情况后,立即开动警车,将男医院,医院也为男童开辟了绿色通道,为男童治愈赢得了宝贵时间。
执勤民警韩医院
男童将瓜子塞进鼻腔,就医路上又遇交通事故
“孩子没事了,瓜子已经取出,你们可以放心了”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雪松告诉田莉,这也让田莉和家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孩子没事了,田莉和家人对医生不停的感谢,当她们想感医院的交警时,却早已找不到他们的身影。
当说起孩子的营救过程,略显疲惫的陈雪松提起了精神。“医院时,我们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准备救治,患儿进行了鼻腔内镜检查后,我们将异物取出。”陈雪松说,异物取出后,患儿呼吸顺畅,拍片后鼻腔显示无异物,随后就让他们出院了。
医院医院为患儿开辟绿色通道
孩子将瓜子塞进鼻腔本就揪心,就医路上又遇交通事故更是雪上加霜。“当时事故发生后我们都蒙了,心想这可以怎么办,还好当时执勤的民警及时出现,医院,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如果见了面,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田莉说。
多方打探,将锦旗送到执勤点
12月24日上午,田莉经过多方打探得知了民警信息后,她将一面写有“感谢人民好交警,助人为乐新风尚”的锦旗送至县公安局应急处突驻勤点民警韩春波手中,感谢他们将鼻腔进入异物的孩子及时送医,让孩子脱离了危险。
患儿母亲田莉为惠民交巡警赠送锦旗
据了解,事故发生时惠民交巡警大队处突中队正在该路口执勤,当执勤民警发现发生交通事故后,四人立即上前指挥交通,维护路面秩序。当执勤民警得知田莉孩子的情况后,兵分两路迅速行动,一路留守维持现场秩序处理事故,一路发动警车,鸣警笛闪警灯,以最快速度将患儿送至医院进行救治。
“我们谁都有孩子,当父母的最能理解那个情况下的心情,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医院也比较着急争取时间,我就抱着孩子直接走楼梯跑到了四楼,随后医生很柔和的抱过孩子进了治疗室。”面对田莉的道谢,民警韩春波说。
鼻腔异物常遇情形,险情多事幼儿
除了鼻腔塞进瓜子,还有很多幼童在鼻腔年内塞入花生米、纽扣等。对此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雪松表示,鼻腔异物是耳鼻喉科经常遇到的情形,发生险情的大多是幼儿。最常见的鼻腔异物是各种小粒的、硬质的食物,比如花生米,*豆、瓜子等。还有玩具上的各种小零件,包括盖子、小球、纽扣等都会成为孩子的鼻腔内的异物。“孩子咳嗽、呕吐时也会让食物残渣反流至鼻腔内。孩子如果有鼻外伤,外来物也易通过伤口进入鼻腔,成为鼻腔异物。”
陈雪松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鼻腔一侧或两侧不通气,流涕、流血不止,或者孩子有头疼症状,一医院检查治疗。
据介绍,一般几个月到三岁之间的孩子鼻腔异物情况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玩耍时因为好奇心,就喜欢把一些小东西塞到鼻腔里,就诊中有的孩子会把塑料片、卫生纸、小螺丝等塞入鼻腔,而家长看到后就会让孩子躺下取出异物,“但是孩子躺着时异物很有可能会移动至鼻腔深处,而且圆形的异物严禁用镊子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后鼻孔或鼻咽部,误吸入呼吸道,甚至引起窒息,医院都有专门的异物钩,将异物取出,所以家长发现孩子鼻腔异物后一定要及时将医院就诊。”陈雪松说。
医生提醒,只要家长平时看护孩子时多注意,一些小物品,像豆类、颗粒性的东西不要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给孩子的玩具也不要有可以拆卸下来的小零件,家长的衣服上也不要带一些细小的装饰品,儿童鼻腔异物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