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1.骨吸收因素:性激素缺乏、活性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素增高、细胞因子表达紊乱。
2.骨形成因素:峰值骨量降低、骨重建功能衰退。
3.骨量下降,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4.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吸烟、酌酒、体力活动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钙和VD摄入不足等。
三、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主要表现
1.骨痛: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
2.乏力:乏力常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
3.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在日常轻微活动、创伤、负重、弯腰和跌倒后发生,多发生在脊柱、髋部和前臂等。
4.并发症:驼背、胸廓畸形者常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表现。
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一般预防和治疗,主要通过改善营养状况、补充钙剂、补充维生素D、提倡运动、纠正不良习惯和对症治疗。
1.各个阶段都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2.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3.饮食习惯对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充足的光照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时间,提倡中速步行、跑步、骑行等多种户外运动方式。
5.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以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6.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运动负荷小,能量消耗低,有助于老年人预防跌倒和外伤。
7.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