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从流出血液的颜色可以判断出血的类型:血色鲜红是动脉出血,血液暗红是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颜色介于动静脉血色之间。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中等口径血管损伤出血,可导致或加重休克。
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止血方法。
1.冷敷法
冷敷法具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出血时用冷水直接冲淋或用冰袋敷于患部。一次10~15分钟,反复3~4次,中间间隔3~5分钟。要防止冷敷时间过长引起冻伤。
2.抬高患肢法
抬高患肢法的止血原理是降低局部血压,减少血流量。适用于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其方法是将患肢抬高至心脏平面上方15°~20°左右。
3.加压包扎法
指通过加压包扎增大局部血管的外周压力,减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其方法是用无菌敷料覆盖患部并用绷带加压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宜,如果包扎松散,起不到止血的作用,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机体新的损伤,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4.加垫屈肢止血法
在前臂、手、小腿出血时,可将棉垫或绷带卷放于肘窝或膝关节窝处,屈曲前臂或小腿进行包扎。
当大动脉出血时,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出血,可于2~5分钟死亡。因此,当人体受到外伤时,首要的是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和当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防止因急性大出血而导致的休克,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