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上,我陆军某部扫雷大队四队正在进行扫雷作业,杜富国作为作业组长与战友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意外发现一个部分露出地面的弹体,杜富国依照个人经验判断出,这应该是一颗含药量大,威力巨大的加重手榴弹,经验丰富的杜富国还觉得,在这个弹体下边,可能埋有雷窝。
随后,杜富国将这一情况如实上报给了分队长,在得到查明弹体的指令后,他向身边的战友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
2点40分,就在杜富国对弹体进行查明作业,清理表面浮土之时,突然一声巨响传来,不明弹体竟然爆炸了,杜富国所穿的防护服立马成了棉花状,凭着本能,他倒向了艾岩的一侧,浑身是血,在杜富国的掩护下,几米外的战士艾岩并无大碍,只是受了些皮外伤,而这一次意外,却让杜富国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爆炸发生过后,战友们火医院进行抢救,鉴于杜富国伤势过重,为了保险起见,部队立即为他向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第59医院申请了医疗支援。该院立刻作出回应,并抽调了多个科室的专家,成立专项医疗小组前往诊治。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杜富国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并度过了危险期。众人考虑,人是活了下来,但杜富国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呢?为了更好地让杜富国恢复健康,部队特意请来了心理专家为他疏导,而我们的这位排雷英雄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爸妈,我没事,放心。”声音虽然虚弱,但很平稳。
杜富国得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后,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反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康复和创面手术所带来的疼痛,没有将他击倒,他咬牙坚持一声不吭,颇有“军神”刘伯承的精神。为了缓解家人及战友们的情绪,他时常主动寻找话题与他们聊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那么,一个这样年轻、血气方刚的战士,失去双眼和双手后,他之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对于英雄,我们的国家向来不会不管不问,一个月后,杜富国被授予了一等功。不少人也许就要问了,一等功是什么概念?人们常说:“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人领。”这句话,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即使在战争年代,荣获一等功者也是寥寥无几的,且大多数人都为此牺牲了生命。在和平年代,要想获得这样的荣誉,其难度可想而知。杜富国不畏危险,及时处理,避免了一场重大伤亡事件,一等功这样的荣誉,他实至名归。年年底,他成为了我陆军首届“四有”军人楷模,年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按照规定,我国相关部门对杜富国作出了终身供养的决定。杜富国每年可以得到元的抚恤金,并享受因伤残所发放的护理费和医疗费。
面对国家的隆重待遇,杜富国神情平静地说:“在荣誉面前,我只有自豪,而没有骄傲。我会一往直前地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奋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杜富国选择放弃了荣誉所带来的一切。
“虽然失去了双手,我仍然可以坚韧前行。”杜富国这样说。还在病房时,他就开始练就演讲技能,要将自己的排雷经历讲给更多的人听,只为做一个”有用“的人,不给国家添负担。杜富国相信,自己会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杜富国神情庄重,用空荡荡的袖管举起右臂,行了一个无手的军礼,这一刻,不论是坐在荧幕前,还是身处现场的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伤好之后的杜富国,不断充实着自己,他践行着自己的目标,不是去学校就是到军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又一次地激励着学生和战士。一名大学生听了他的事迹后,毅然选择了报名参军,至此接过了杜富国手中的接力棒,每天巡逻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有了危险我来,脏活累活面前我还来,披荆斩棘我来,大灾大难有我在,这是杜富国的初心,也是广大人民子弟兵的初心。事实上,洪水来了,他们在,地震来了,他们还在,战争来了,他们依然在。
英雄不易,我们所能做得,就是要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心怀感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加善待我们的英雄,他们为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能够安宁,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时至今日,杜富国已成为了新“时代楷模”,让我们一起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也希望我们的英雄早日能够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