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大家响应号召不出门,
运动会减少,如有些尿酸高或者痛风的病人饮食不控制,要当心痛风发作!
也许有些人还不知道痛风以及长期高尿酸的危害,也许您正窝在家中刷手机抗击新型病毒传播,如您有时间,谢医生和您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痛风,痛风,这疾病名称里面这个风字,就说明了这个疾病发作的时候非常的急,有些患者在发作的时候,短短的一小时之内发作部位就会迅速的肿胀,剧痛,一般十几个小时就会达到高峰!最常见的部位就是我们的第一足趾关节。
痛风这个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尿酸的异常。
现在尿酸高的人群特别的多,数据显示我们国家高尿酸血症状态的人群可能会达到1亿万,这个数值不夸张,现在只要有三、五个男性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谈到尿酸的问题,不高的确实少。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尿酸高的人群,很多人都有一种恐惧感,生怕尿酸高在某一个时刻会突然发展成痛风,于是就想知道单纯的尿酸高是否会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如果出现了哪些症状,有可能预示着痛风发作,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有些朋友发作痛风以后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如果您所在的居住地有确诊患者,去医院还担心交叉感染,是否有些措施能在家中进行呢?
首先给大家解释下:尿酸高就会痛风吗?
首先要告诉大家不是尿酸高了就一定会发展为痛风,所以请大家先不要有恐惧感。
尿酸高的状态呢,我们通常称之为高尿酸血症,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血液内的尿酸不应该超过,女性不应该超过,如果连续两次非同一天空腹测量血尿酸超过正常值就可以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呢,往往并不能算是一种疾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尿酸高的状态。单纯高尿酸血症并不会诱发患者出现特殊的症状,但是如果身体长时间的处于高尿酸的状态,就有可能出现尿酸盐结晶这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我们血液内尿酸能够容纳最高的浓度应该是,如果超过这个浓度,血液当中的血尿酸就有可能因为浓度过高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喝的糖水,如果热水里糖放的过多,在杯底我们就能看到非常浓的糖液,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越高形成尿酸盐,结晶的几率也就越大,有数据统计,如果尿酸超过了,那么将有5%的几率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形成尿酸盐的结晶,如果持续超过这个浓度5年,那就有20%的可能形成尿酸盐结晶。
这些尿酸盐结晶可以沉积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如果沉积在关节内有可能诱发痛风性的关节炎,如果沉积在肾脏内会慢慢的形成肾结石,肾结石如果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尿肾衰。在这些年的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处于高尿酸血症的状态,影响一个患者的心血管,导致高血压,而且会影响血糖的代谢,导致糖尿病。
可以说高尿酸血症诱发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所以最近这些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尿酸时,什么情况会诱发痛风呢?发作了该咋办?
当身体内存在着尿酸盐的结晶以后,大家可以想象成在身体的组织内关节内存在着非常细小的一根根针,这些小针比较少的时候,它会潜伏在组织内,不会诱发特殊的症状,但是当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受了一次外伤、喝了一顿大酒,吃了很多的高嘌呤的食物(大量肉类、海鲜),熬夜、又或者是受凉等异常因素下,就有可能导致痛风的发作。
比如现在疫情期间,有些朋友窝在家里,储备了大量的油炸小食品、饮料和肉类,每天都吃这些食物,还缺少运动,自然有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痛风发作的时候,患者在发作部位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而且进行性的加重,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肿胀,而且表面皮温会很高,会发红,大家可以想象在发作部位有很多根细小的针,不停的刺激着患者,能不出现这种表现吗?
首次发作痛风的时候,一般我们会建议如下处置:
●冷敷,痛风是一种晶体性的炎症,炎症就会诱发红肿热痛,而且痛风的特点是比较急骤,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炎症控制下去,而此时适当的进行冰敷可以很好的控制住由于痛风发作诱发的肿胀和炎性反应,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减轻渗出。具体冷敷的时候要选用冰水混合物,裹上手巾,一次冰敷的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左右即可,每次冰敷之间的间隔控制在60分钟以后,谢医生的经验,如果患者在发作的早期能够及时的进行冷敷,可以减轻症状30%~50%左右。
●有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痛风,在怀疑自己是痛风发作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吃上秋水仙碱,如果您是痛风发作的时候,建议您先要首先口服一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果有胃溃疡、心脏支架抗凝期以及过敏患者不能口服),或者是结合在发作部位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膏来观察能否控制住疼痛,不用发作的时候就立刻口服秋水仙碱,因为毕竟确实这个药物副作用比较大,不建议非医生指导下擅自服用,如频繁反复发作的患者已经接受过医生指导,可以尝试口服。
●建议您一定要抬高患侧肢体,水往低处流,这样可以促进肿胀部位的消肿,帮助您控制症状。
●在痛风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多喝水,通过促进尿液形成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一般我们建议每天喝水要超过毫升。
●如果您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抬高、多喝水加冰敷等措施做得很好,仍然不能缓解症状,疼痛越发加重,建议您一定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徒步或医院就诊,化验尿酸、肝肾功能等,明确问题,咨询医生具体治疗方案。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痛风呢?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痛风是吃出来的,最近有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的文章受到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