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法半夏30克,茯苓25克,陈皮15克,白术20克,天麻25克(捣),蜈蚣3条,全蝎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生姜25克。功效化痰止呕,熄风止晕。主治适用于内耳眩晕症及脑性、外伤性、颈椎病之眩晕,证属痰浊壅遏,上犯清空,症见恶心呕吐,身困耳鸣,舌苔白腻,脉缓濡或滑者。
用法每日1剂,头煎温水浸泡30分钟(若开水煎煮,半夏表层淀粉凝固,不易煮透),煎沸30分钟后,再煎二煎,两煎药液混合,约ml,分3次服。方解眩晕一证,多发于中老年痰湿偏盛体质,多因雨湿气候环境或腻甜饮食诱发。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浊上犯清空,扰动内风则天旋地转,起坐不能。眩晕多来势紧急难忍,当用重剂平之。投以二陈汤加白术健脾除湿化痰。
其中重用半夏,配以大剂生姜,止呕效果更佳,体弱者可减量。以天麻、蜈蚣、全蝎熄风止晕。有患者恐蜈蚣、全蝎有*,实属不必。蜈蚣、全蝎伤人,为活性酶*所为,干品*性甚微。
加减颈椎性眩晕加葛根30克,姜*15克,路路通15克,羌活10克以活血解痉,祛风通路;高血压兼肝阳偏亢者加夏枯草30克,杭菊花15克,杜仲15克,生决明30克,车前子30克以平肝利湿;外伤所致眩晕头痛者加延胡索15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桔梗10克。
临床应用1.服上方3剂,常能控制眩晕症状。
若症减而不能完全控制者,蜈蚣可加至6条。为防半夏、蜈蚣、全蝎过燥,可加杭菊花10克以佐之。
2.如果眩晕急发,可用适量蜀椒末,
因个人耐量不一,用1克至3克不等。用馒头醮而嚼咽之,至咽喉部有麻塞感为度。口腔、咽喉部随即涌出大量清涎,清涎得排,痰饮自消,眩晕、恶心呕吐顿减,继用上方善后。
3.服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者,
可能属异性蛋白过敏,应立即停药。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专栏
中医经典送书
10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