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防解*汤(祁宝玉方)
防风、防己、盐知母、盐*柏、羌活、甘草、丹皮各6克,*连末3克(冲服)、白芷、生地、蔓荆子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苡仁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疏散风邪,清热解*。
渗出性色素膜炎。
色素膜炎症状明显,渗出较多,眼底有大量色素,可加凉血活血之品如丹皮、赤芍、红花等;清热利湿药如萆薢、茯苓等;慢性期,可加桑寄生、太子参,去*柏;接近痊愈,可加补气滋阴软坚之品如玄参、川石斛、生*芪、浙贝粉、花粉等。
祁宝玉,《集验百病良方》
2.和营化痰汤(邹菊生方)
当归、玄参、金银花、姜半夏、猪苓、茯苓各12克,生地、陈皮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先煎)各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和营泻火,化痰养阴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和全葡萄膜炎。
热重者,加龙胆草9克;关节酸痛,加海风藤30克;房水混浊较甚,加炒苦参、金樱子各9克。
邹菊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3.菊花明目汤
菊花24克,酒*芩12克,酒生地、赤芍、知母、决明子、玄参各9克,丹参6克,川芎3克,犀角粉0.6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疏风清热,活血滋阴。
急性视神经炎(暴盲)。
病变初期,加防风、金银花;静脉扩张迂曲显著,加桃仁、红花;视盘周围有白色渗出物,为风邪挟湿,加苡仁、云苓;后期将愈时,加当归、*芪。
周北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四子和血汤
枸杞子、五味子、茺蔚子、车前子、熟地*、山药、云茯苓、当归、丹皮、菊花各10克,赤芍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养肝活血,滋阴明目。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口干,加寸冬、花粉各10克;头痛,加川芎6克;咽痛,加山豆根10克,甘草5克,桔梗10克;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10克;失眠,加炒枣仁10克,合欢花10克;便秘,加火麻仁30克。
庞万敏《千家妙方·下》
5.归芍八味汤
当归、白芍、枳壳、槟榔、莱菔子、车前子、甘草各3克,金银花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调理脾胃,清热消翳
角膜软化症(疳疾上目),证见白睛淡红,眼珠干燥,黑睛混浊不清。树枝状角膜炎(风轮下陷翳),证见白睛红赤,风轮生翳,形如树枝。小儿青盲(小儿皮质盲),高热之后,不能视物。
羞明流泪,红眼较重,大便干燥,加蒲公英12克,*芩9克,花粉6克,龙胆草3克;发热、喘咳、气促(并发肺炎),减轻当归、白芍各1.5克;加蒲公英12克,瓜蒌9克,桔梗4.5克,川贝母4.5克,*芩6克;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即腹部症状较重,加苍术、白术各5克,蒲公英9克,*芩6克;泄泻不止、四肢发凉,加炮姜、吴茱萸各5克,附子3克,白术6克。1岁以下小儿加减剂量酌减。
庞信清,《辽宁中医杂志》(3)
6.止泪汤
熟地15克,当归12克,车前子,菟丝子(包)、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10克,北细辛3克,川芎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补益肝肾,祛风止泪。
流泪(冷泪)症。
潘开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7.清热宣肺汤
炙麻*、杏仁、桔梗、菊花、密蒙花各3克,生石膏9克,皂角刺、白芷各6克,木贼草4克,炙甘草2克(1岁以下小儿剂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宣肺,排脓解*。
泪囊炎。
夏绩恩,《四川中医》(11)年
8.祛风散瘀汤
羌活5克,防风10克,白蒺藜、夏枯草各12克,赤芍、生地、玄参、虎杖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祛风散瘀。
眼外伤。
*仲委《四川中医》(12)年
9.止血化瘀汤
当归、炒丹皮、炒白芍、白芨、*芩、连翘、侧柏炭各6克,炒荆芥3克,决明子、旱莲草、生地、夜交藤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
服药后到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时,加大蓟炭6克,桑寄生10克。用治各种眼底出血的加减:外伤性出血,每用刘寄奴、川续断;高度近视继发*斑部出血,佐以桑椹子、枸杞子、熟地易生地;糖尿病眼底出血,酌增淮山药、天花粉、首乌、玉竹、*精;视网膜静脉血栓,配合丹参、川芎、王不留行;妊娠*血症眼底出血,选加桑寄生、双钩藤、半枝莲。
莫继馨,《新中医》(6)年
10.羚羊止障饮
羚羊角50克(研末),细辛45克,知母、人参、车前子各60克,防风75克。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服4.5克,水一盅,煎至5分去渣,食后温服。
清肝明目,益气利水,祛风止痒。
初发不痛不痒和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左柏庆,《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11.脉络清补方
生地、玄参、麦冬、车前子、丹皮、女贞子、石斛各12克,枣皮9克,山药、丹参、桑椹子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肝肾益精血,调气血和阴阳。
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
袁彩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12.利水明目汤
*苓、*连、泽泻、柴胡各10克,*柏9克,茯苓、车前子各12克,菊花、丹参、枸杞子各15克,大*、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利水清炎,活血明目。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临证加减,若水肿较重或消退缓慢者,可多用渗湿利水药,并加用桂枝,升麻等升阳药促使渗湿利水药上达眼底病灶;若渗出较重或吸收缓慢者,加肉桂、当归、桃仁、赤芍、郁金等以活血化瘀;若病变恢复期眼底渗出灶趋向硬性,难以消退者,加昆布、海藻、五味子、乌梅等软坚散结。
于再隆(《陕西中医)(2)年)
13.熄风止痉汤
*芪15克,防风、羌活、白术、川乌、钩藤(后下)、白附子、姜半夏、郁李仁各10克,全蝎6克,羚羊角0.5克(研末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
原发性青光眼。
*佑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14.去痹汤
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海风藤、络石藤各3克,制川乌(或制草乌)、炮山甲各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驱风逐邪,通经活络。
后天性眼肌麻痹。
烦躁失眠,加茯神、远志;孕妇,去山甲,加川断、苎麻根。
许吉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