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减压多数用于可能致命的脑疝的抢救。术者、抢救人员、患者家属需了解该类情况五的不良预后而避免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ICP上升,但不确定哪个病患最有可能从该操作中受益。
老年患者,脑干反射减退,受伤后即岀现Glasgow评分低的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可能性大。
?术前需行MRI、MRV检查或血管造影术,了解直窦是否通畅。肿瘤较大或有短暂皮质盲的病患,术前需行视野检査。图12-1: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取仰卧位,将一小圈枕垫于同侧肩下,头转向对侧。外伤的病患,需注意对颈椎的保护,勿使颈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增高颅内压。头部置于海绵头垫上,如术中发现静脉回流受阻,可予重新调整头位。在不排除颅骨骨折的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头钉等对头部行硬性固定。手术步骤图12-2:头皮切口。备皮完善后,作一大问号形切口。自颧骨开始,向后方扩张至耳后,再向上弯曲。距矢状窦数厘米,向前止于发际线。尽量保留额浅动脉,其可为皮瓣提供足够的血供。图12-3:肌肉和软组织分离。切开皮下组织,包括颞肌筋膜,直至颅骨。肌皮瓣向前翻转,并以头皮钩固定。理想状况下,肌肉分离直至颧弓根部,尽可能低过关键孔,可最大程度达到颞部减压。图12-4:骨孔及骨瓣,钻数个骨孔(至少三个)形成一个大小至少10cm×l5cm的骨瓣。骨瓣小于此面积会导致减压不充分,不能减低ICP。可能的情况下,取一小尺自关键孔始向后测量,保证骨瓣前后径为15cm。图12-5:颞部开颅。铣开骨瓣后,剩余的颞骨以咬骨钳咬至中颅窝底,以保证对脑干外侧的最大程度减压。当使用咬骨钳移除骨块时,需注意是咬,不宜扭曲和旋转。粗暴的操作,会造成或使已有的颅骨骨折移位,导致不可控制的出血。图12-6:硬膜切开。止血完成后,可有数种方法打开硬膜口我们选择的方法是以放射状(星状)缓慢打开硬膜,提供最大的脑组织减压(A)。血肿清除,止血完成(B)。硬膜打开完全后:即可开始行关闭、尽管有些术者行硬膜成形术,我们选择将硬膜敞开,并在脑组织上覆盖硬膜替代物或其他材料,保护脑组织并减少粘连。硬膜瓣置于替代物之上。除非紧急情况需离开手术室外,均需于硬膜替代物之外留置引流管。帽状腱膜以2-0可吸收缝线间断紧密缝合,头皮以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口为保证水密缝合,缝线之间的距离较紧密。经验分享除外少见的双侧占位,单侧减压手术可使ICP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是双额脑挫伤。对于较大的脑实质内损伤,一侧行减压术较双额减压术在技术上更直接,而且在不需要扰动及暴露矢状窦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减压窗。单侧大骨瓣减压较双额减压,在颞叶区域能得到更大的减压效果。通过CT观察患者额窦的大小情况,单侧去骨瓣减压可以有效的避免额窦的开放单侧去骨瓣后的颅骨缺损修补更为简单和安全,更使之成为优选。
在翻起骨瓣时应注意中线定位。在紧急情况下,容易误入中线区域,需对技术操作及细节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