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儿童小外伤的处理
TUhjnbcbe - 2020/11/30 1:52:00

儿童小外伤的处理

假期来了,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旅行,由于幼儿好奇、好动、活泼,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加之其运动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何预防和处理儿童意外伤害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

一、出行必需携带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儿童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阿莫西林、头孢克圬等)、腹泻药(口服补液盐、菌类);止血带、碘伏、创可贴、风油精等物品。

二、意外伤害的预防

1.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以免发生意外;

2.教育孩子远离危险物品和环境,以免受到伤害;

3.家长和孩子(10岁)要学会常见急救处理方法,以备急用。

三、常见小外伤的处理1.跌伤幼儿在奔跑、玩耍、游戏时不慎跌倒,容易在头部、膝盖、手肘处受伤,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天,更容易引起出血。严重的会骨折。a.瘀伤:用冷毛巾或毛巾包冰块(冷冻饮料)敷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以利镇痛和消肿。b.外伤:先用消*液清洁伤口周围,如果伤口较深,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医院救治。c.骨折:处理骨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要移动受伤的肢体。若骨折处有伤口,应先止血(方法同下蛇咬伤处理法),然后消*包扎伤口,最后用夹板或木板固定伤肢。固定伤肢时,必须固定骨折部位之上及其下的两个关节位。2.割伤幼儿在使用刀具或触摸纸边、草叶等锋利面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类似的事故。a.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并及时清除,再用碘伏进行消*,确保伤口干净,以免继发感染。b.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以上进行止血,或用绷带包扎,也可用云南白药。不可用带棉或有绒毛的布块直接盖在伤口上。如果伤口比较大,可使用创可贴,并每日更换。

3.咬(蛰)伤

四、异物入体

1.鼻腔异物幼儿出于好奇,常把小豆子、小珠子、钮扣、橡皮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这不仅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因此家长应仔细观察,及时取出异物。紧急救助方法: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除。若异物未排出,且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孔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发现医院处理。2.眼内异物3.外耳道异物4.咽部异物咽部异物以鱼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较为多见。异物大多扎在扁桃体或其周围,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咽部异物最好用镊子取出,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方法,否则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出现危险。若无法取出,医院处理。5.气管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教育孩子吃东西时不能说话。幼儿进餐时禁止恐吓、责骂、逗弄幼儿,防幼儿哭、笑而将食物吸入气管。

幼儿气管有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此时情况紧急应立即加以处理:

1.保持镇静

2.紧急救助方法—海姆立克急救

a.成人和儿童的急救方法

b.3岁以下孩子的急救方法

c.海姆立克急救法—自救

以上方法不奏效,医院处理。

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双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五、烫伤、烧伤的现场急救迅速脱离热源,尽早用干净的冷水浸泡、冲洗。水温越低越好,时间20-30分钟。创面:尽可能的暴露,保持干燥,切勿破水泡。衣物着火,用棉被等扑灭,不可抱孩子奔跑、双手拍打火源。如衣裤贴身,不可强行剥去衣物,以免刺破皮肤引起感染留疤。不要在烧伤创面涂有颜色的药物,更不要用塑料覆盖伤口。可涂抹四环素、土霉素、美宝药物等。医院第六门诊部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小外伤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