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心外朋友抢救了心脏刺伤患者。
我转发了他的抢救案例,
面对心脏刺入伤,
大家知道肯定是九死一生,
但是,
往往寄希望于偶发的“一生”,而忽略了常规的“九死”!
或许是电视剧看多了,大家容易联想到这样的场景:
镜面人,心脏长在右侧,杀手把子弹准确无误的打在了常人心脏位置,他却没有死!
还有一种可能,杀手准确命中胸膛,可是子弹打在了口袋硬物上:
弹头都歪了,人却死里逃生,很狗血。
正是这些神剧看多了,每当有胸外伤病人伤及心脏时,总有人幻想着奇迹。现实中,心脏作为身体的发动机,极其娇惯,即使很小的伤口,因为来不及止血,也可能要人的命。
刀刺伤及心脏,可谓九死一生!
活的,都是奇迹!
现实中,就有奇迹(来自柳主任朋友圈):
一名40多岁男性,与朋友把酒言欢到凌晨两点多,都已酣醉!其中一位友人颇为兴奋,抽出一把匕首,舞剑助兴,结果伤及同伴,从左胸前刺入胸腔,被刺者应声倒地。
上图为配图
众人紧医院。因胸外伤,病情危重,医院,于是建议急诊转到当地专医院。
凌晨四点多,值班医生接诊后,检查发现患者伤及肺和心脏,失血量大。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准备急诊手术。
因为患者家属知道医院上班。所以,在接到同事电话的同时,患者家属也紧急打电话向我求助。白天做了一整天手术,非常疲劳!根本没听清楚受伤的是谁,更没听清是刀刺外伤,所以直接让同事们按照常规流程奋力抢救!
直到凌晨六点,再次接到同事和家属打电话紧急呼叫,依然没听清楚受伤的是谁!不过,这时候才知道患者是心脏刀刺伤,位置是最要命的左侧心室!左心室是维持生命的最主要的功能单元,一般情况下,如果左心室受到穿透性刺伤,医院之前就会大出血而死。医院,手术也是异常艰险,因为需要多专业配合才能手术,而且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
此时,我困倦全消,以最快时间从家里飞奔到手术室,刷手、穿手术衣、上台……
打开胸腔,发现心脏的刀口可以容纳一节大拇指!稍微一松手,鲜血沿着拇指和刀口间的缝隙喷射出来,溅到了口罩、眼镜、额头……
生命在指尖流逝……
快速探查后,发现刀口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之间,这对修补心脏刀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如果损伤到冠状动脉的话,患者会因为心肌梗死而死亡。
心脏刀刺伤,刺穿左心室,刀口长2厘米,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之间,不偏不倚!这一点似乎在说明“刺客”是一个用刀高手!
快速跳动的心脏、不断下降的血压、四处飞溅的血液、视野局限的下针空间以及周围的冠状动脉……
需要在冠状动脉和堵刀口的拇指之间的心肌上,找到进针和出针的细小空间!
深一针可能伤及冠脉,
浅一针可能撕裂心肌,
针一抖,还可能扎穿手套,刺进自己的拇指!
好在我习惯了这种心惊肉跳的工作环境,伴随着快速跳动起伏的心脏,针尖也在心脏上,来回穿梭,腾挪跳跃!
针针巧妙的避开冠状动脉,牵引缝线,盘丝环绕!一针、两针、三针……伤口越来越小!终于,在术者收紧缝线的那一刻,喷射的血柱,停止了!
上图为缝合后的创伤口
血压逐步回升!
生命之花,再次绽放!
直到手术结束,助理医师、麻醉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一直是屏住呼吸,通力协作!
惊心动魄之后,发现,外面太阳出来了……
也知道了,这竟然是我的一个好友!
我们又可以一起晒着太阳,去喝酒啦!
本人体会,心脏损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须以最快速度送医,迅速明确伤情,即刻手术,才有九死一生的希望。一旦发现左侧胸部的刀刺伤,即判断有心脏损伤可能。简单封闭加压包扎伤口后,迅速将患者送往有心医院进行抢救。
刀刺心脏,常人平生难见,但是一旦遇到,
以下几点必须谨记:
1.迅速拨打求救电话
简明扼要说明左侧胸部刀刺伤,有心脏损伤可能。这时急救科和有关专家的神经都绷了起来,一切工作处于待命状态,病人下了救护车,检查、急救仪器、电梯、大门都有人在旁边专门等候病人,术者、麻醉师已随时准备开始抢救。如此可为抢救赢取时间。
2.做好伤者心理护理
让病人坚持再坚持,告诉他,他的亲人都在牵挂他,激发他的生存意志,保持中枢的兴奋状态,为手术赢得时间。
3.转运与抢救并重
在转运的同时积极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对伤口进行包扎,给病人取舒适位置,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4.充分信任医生
遇到心脏外伤,医生的肾上腺激素会本能的提高,他们更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家属切忌尾随询问病情,手术签字犹豫不决,甚至影响手术争分夺秒。
作者简介:柳德斌
医院心脏外一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主动脉外科的学科带头。兼任兰大二院心脏病学系副主任、心脏外科教研室主任、心脏外科研究所副主任。师从甘肃省知名胸心外科专家王彤、高百顺教授、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吴清玉教授。年手术量约余例,擅长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手术治疗。
老沈德斌要运气还得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