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震荡(恒牙)
A基本描述:
单纯牙周支持组织的损伤,牙齿不松动、无移位,叩诊有疼痛感。(图1)龈沟无渗血。(图2)
图1.恒牙牙震荡口内观
图2.恒牙牙震荡的生物学基础
B诊断:
牙齿无松动、无移位;
牙齿触痛或叩痛;
电活力测试:通常阳性;如电活力测试结果为阴性,则远期牙髓坏死的风险较高;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推荐常规咬合片、根尖片和偏角度牙片,以排除牙齿移位的可能。
图3.恒牙牙震荡的影像学改变
C治疗:
无需处理;
观察牙髓状态1年;
患者教育:进软食1周,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随访:复查4周,6~8周,1年。
D预后:
1年内发生以下并发症的几率:牙髓坏死8.1%、根管钙化3.3%、表面吸收0.5%、骨吸收1.1%。[1]
牙震荡(乳牙)
A基本描述:
单纯牙周支持组织的损伤,牙齿不松动、无移位,叩诊疼痛。(图4)龈沟无渗血。(图5)
图4.乳牙牙震荡的口内观
图5.乳牙牙震荡的生物学基础
B诊断:
牙齿无松动、无移位;
牙齿触痛或叩痛;
电活力测试:通常阳性;如电活力测试结果为阴性,则远期牙髓坏死的风险较高;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推荐常规咬合片、根尖片和偏角度牙片,以排除牙齿移位的可能。(图6)
图6.乳牙牙震荡的影像学改变
C治疗:
无需处理,观察。
患者指导:
进软食1周;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家长进一步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肿胀迹象、牙冠变色、牙齿松动度增加、牙龈出现瘘管。
随访:复查1周,6~8周。[2]
牙半脱位(恒牙)
A基本描述:
牙齿支持组织受到外力的损伤,牙齿松动度增加;不伴牙齿移位;龈沟渗血提示牙半脱位。(图1.图2.)
图1.恒牙牙半脱位口内观
图2.恒牙牙半脱位生物学基础
B诊断:
牙齿无移位;
牙齿触痛或叩痛;
牙齿轻度到中度松动;
电活力测试:可能为阴性。需要进一步检测牙髓活力。初诊时电活力测试结果为阴性,则远期牙髓坏死的风险较高;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推荐行常规咬合片、根尖片和偏角度牙片,以排除牙齿移位的可能。
图3.恒牙牙半脱位影像学改变
C治疗:
牙齿轻微松动,无需特殊处理;
牙齿松动明显,可弹性固定不超过2周;
如咬合疼痛,可轻轻调磨对合牙齿;
医嘱:进软食1周,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随访:2周(拆除夹板),4周,6~8周,1年。[1]
牙半脱位(乳牙)
A基本描述:
牙齿支持组织受到外力的损伤,牙齿松动度增加;不伴牙齿移位;龈沟渗血。(图4.图5.)
图4.乳牙牙半脱位口内观
图5.乳牙牙半脱位生物学基础
B诊断:
牙齿无移位;
牙齿触痛或叩痛;
牙齿轻度到中度松动;
电活力测试:可能为阴性。需要进一步检测牙髓活力。初诊时电活力测试结果为阴性,则远期牙髓坏死的风险较高;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推荐行常规咬合片、根尖片和偏角度牙片,以排除牙齿移位的可能。(图.6)
图6.乳牙牙半脱位影像学改变
C治疗:
无需处理,观察;
医嘱:进软食1周;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家长进一步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注意观察如牙龈肿胀、牙冠变色、牙齿松动度增加、牙龈出现瘘管等症状;
随访:复查1周,6~8周。[2]
脱出性脱位(恒牙)
A基本描述:
牙齿从牙槽窝中部分脱出
牙损伤的特点:牙周韧带发生部分或全部分离,并导致牙齿松动或移位。相对于侧方牙脱位的损伤,牙伸长时的牙槽骨是完整的。牙伸长损伤时,牙齿除了轴向移位外,通常还伴有前倾及后移,损伤严重时,牙齿前倾和后移情况可能显著于轴向伸长的表现。(图.1)
图1.恒牙脱出性牙脱位口内观
B诊断:
患牙牙冠伸长、叩痛、异常松动
牙齿活力测试通常为阴性,如电活力测试阳性则提示患牙今后出现牙髓坏死的风险较低(该测试对于评估预后及并发症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未成熟的或未发育完全的牙齿,大部分可以发生牙髓血运重建;而已发育成熟的牙齿,牙髓血运重建成功概率则较低。
影像学检查:根尖区牙周膜增宽影像。推荐常规咬合片、根尖片和近/远中偏角度牙片。(图.2)
图2.恒牙脱出性牙脱位影像学改变
C治疗:
1.患牙复位前,应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液充分冲洗暴露的牙面;
2.轻柔的轴向压力(手指力量)使牙齿复位至牙槽窝,通常不需要局部麻醉即可完成复位处理;
3.患牙正确复位后,缝合牙龈撕裂伤(如有),用弹性树脂夹板或柔性钢丝夹板固定2周;
4.定期复诊,监测牙髓状态是临床诊断牙根吸收的必要依据。
开放的根尖孔(年轻恒牙):持续的牙根形成和根管壁增厚,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证实血运重建的成功,此时,牙髓活力测试通常为阳性。
闭合的根尖孔:牙髓持续性对敏感试验的阴性反应可作为牙髓坏死的依据,同时可能伴有根尖密度减低影像及牙冠变色。
5.患者指导:
软食1周,软毛牙刷刷牙和0.1%洗必泰冲洗有助于防止斑块和堆积。
6随访:
2周后临床和影像学复查,拆除夹板。分别在4周、6-8周,6个月、1年和5年复诊,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
D预后:
根尖孔闭合的患牙:
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牙髓坏死56.5-76.5%,牙髓钙化11.8-21.7%,骨缺损17.4%-17.6%,炎症性牙根吸收12.2%。
开放的根尖孔(年轻恒牙):
3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牙髓坏死16.7%,牙髓钙化22.2%。[1]
脱出性脱位(乳牙)
A基本描述:
牙齿从牙槽窝中部分脱出
牙损伤的特点:
牙周韧带的部分或全部分离导致牙齿松动或移位,牙槽骨保持完整。除了轴向移位,牙齿可能伴有一些前伸或后移。损伤严重时,牙齿前伸和后移情况可能显著于伸长的表现。(图.3)
图3.乳牙脱出性牙脱位口内观
B诊断:
牙伸长、叩诊疼痛、松动明显、牙髓活力测试不准确
牙片示:根尖牙周膜增宽影像
推荐的放射性检查:推荐咬合片,评估位移的大小及排除根折。(图.4)
图4.乳牙脱出性牙脱位影像学改变
C治疗:
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牙齿的位移、活动度、牙根形成程度及患儿的配合程度。
1.未成熟发育的乳牙,发生轻微的位移(<3mm)时,可手法复位牙齿,待其自然调整.
2.发育成熟的乳牙严重伸长移位,则选择拔牙。
3.患者指导:
软食1周,软毛牙刷刷牙和0.1%洗必泰棉签檫洗每天2次,持续一周,以防止菌斑及食物软垢的堆积。
家长应进一步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肿胀,牙冠变暗,牙松动或出现瘘管。患儿可能不会抱怨疼痛,但是,感染仍可能存在,家长应注意牙龈肿胀的迹象,并带患儿就诊治疗。
4.随访:
1周后复诊。并分别于6-8周,6个月、1年时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2]
注明:原文图片均来自牙外伤治疗指南修订版
参考文献:
1.TsukiboshiAJDJ: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entalTraumatology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traumaticdentalinjuries:1.Fracturesandluxationsofpermanentteeth.DENTTRAUMATOL,28(1):2-12.
2.TsukiboshiBMJO: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entalTraumatology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traumaticdentalinjuries:3.Injuriesintheprimarydentition.DENTTRAUMATOL,28(3):-.
牙外伤治疗指南修订版网站链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