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伤伤口的判断,首先要明确造成伤口的原因,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1
擦伤
擦伤常因为摔伤、碰撞而造成。
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在最外层)、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再下面是皮下组织。
若是擦伤最外层的表皮,并不会大量出血,只是疼痛感较为明显。轻微的表皮擦伤,涂些碘酊以保护局部不使感染,任其自然干燥即可。
如果擦伤面积比较大,或伤口污染时,可用清水或2—3%的淡盐水冲洗干净,再涂上碘酊。在沾有较多异物如玻璃、金属等,且冲医院处理。2
割、砍伤
这种伤口常由刀、玻璃片或锋利的器具造成。
在出血比较严重时,首先要进行止血处理,以防因血容量不足而休克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果发生组织器官被分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将其医院。3
皮肤撕裂
这种情况常因摔、撞严重,而将表皮、真皮全部撕裂。
出血较多,首先要进行止血,医院清创缝合处理。
原则上需要24小时之内缝合,但时间耽误越久,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也可能导致病情延误或者残留伤疤。在按压止血时要用消*纱布或干净手绢、毛巾等盖住伤口出血的地方按压,或是在血管近心端进行按压。4
穿刺伤
钉子、针、玻璃等锐利的物品刺伤,一般会有少量血流出,而伤口窄且深,细菌不易被排出,故易引发炎症。
紧急处理较小的刺伤伤口时,需要挤压伤口,让部分血流出,将部分细菌带出。
要注意的是,玻璃碎片和钉子所造成的穿刺伤应当尽早取出,防止破伤风感染。
综上可见,外伤伤口的院外处理最主要的原则止血和防感染,一般而言止血更为重要,失血过多会直接危及生命,感染则多是因为处理不当不及时而产生的后续问题。日常可用的止血方法有:
1
加压止血法
躯干、四肢血管伤大多可用这种止血方法。
先用较多的无菌纱布或尽量洁净的布类覆盖伤口,再用较多的敷料环绕伤段周径,外用绷带或布条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以能止血为度,松紧要适度,使肢体远端血液保持循环。包扎后应抬高患肢,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和肢体血供情况。注意,在伤口仍有尖利异物时,要谨慎使用此法,以免造成二次伤害。2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为短暂的应急措施。
对判断为肢体主要动脉损伤,出血迅猛需要立即控制者,可用手指或手掌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把血管压向深部骨骼。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大出血的急救,不宜长期使用,也不适合伤者的搬运和转送。3
止血带止血法
日常能用到的是橡皮管、布条止血带,上肢缚于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缚于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前臂和小腿禁用。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先用1~2层软敷料垫好,上止血带前先将患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扎好后以不出血为度,在肢体外侧打结固定。注意以出血停止、远端无血管搏动为度,使用时间应当越短越好,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对于严重挤压伤和远端肢体严重缺血的患者应当谨慎使用。伤口的清洁也十分重要,例如在擦伤板块提到过,很多伤口会粘连泥沙等异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早清理防止感染,如果异物有较强的污染性、*性,如蛇虫咬伤,则更应尽早清理,防止影响机体循环。在许多案例中,常有患者对于产生的伤口及潜在并发症的认知不足,而导致初步处理不到位,医院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很多病情需要结合发生过程来进行诊断,例如在被车撞伤后,可能由于翻滚只会造成皮肤擦伤,而实际上内部脏器也受到了严重损伤,所以,在不能准确判断病情的情况下,及时医院就医才最稳妥。-END-
指导老师丨姜自伟
编辑丨易生活口袋医助
责任编辑丨任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