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月骨脱位
TUhjnbcbe - 2021/2/26 15:56:00
北京皮肤科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月骨脱位是指月骨本身脱离与桡骨和其他腕骨的正常毗邻关系而移位,多有外伤病史,临床上以月骨前脱位(月骨向掌侧脱位)为多,向背侧脱位很少。此外,月骨的血运来自前韧带和后韧带。月骨脱位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有明显的疼痛,正中神经亦可受压而致手掌桡侧麻木。据损伤程度和位置不同,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相同。

病因

月骨周脱位常见致病原因多为外伤导致,尤其见于间接暴力,如摔倒手撑地后腕部处于极度背伸位,暴力向下传导所致。好发于从事高能量输出的劳动者、行走不便的老年人等人群。过度劳累、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可诱发此病。

好发人群

从事高能量输出的劳动者、行走不便的老年人

诱发因素

过度劳累、工作环境恶劣

症状

月骨脱位的典型症状史腕部肿胀、局部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因所受外力因素不同,临床症状有轻有重。因临床漏诊、误诊或治疗不及时等,极少数患者伴有正中神经卡压征。导致腕骨间不稳定及腕部功能丧失,晚期产生腕关节炎和月骨缺血性坏死。

典型症状

腕部肿胀、局部压痛、腕部活动受限

其他症状

月骨脱位后常压迫正中神经出现腕管综合征,因为局部组织肿胀及腕管容积减小使腕管内压力升高。造成神经伴行血管的血流减少,继发神经氧气供应减少。随着月骨前脱位病程延长从而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运动及感觉障碍使正中神经支配的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麻木。

并发症

Sudeck萎缩、骨缺血性坏死

就医指征

对有手部外伤病史患者的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月骨脱位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腕部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受限等症状,高度怀疑月骨脱位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月骨脱位的患者,若出现桡侧手指麻木、活动障碍等腕管综合征症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的检查

X线正位片、X线侧位片

鉴别诊断

月骨周围脱位

手部受伤后月骨仍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与桡骨下关节位置正常,其余腕骨的脱位。以背向脱位多见,常并发腕骨(如舟骨骨折、头状骨骨折等)或桡尺骨骨折。主要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或伴有畸形,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个别病人可有骨擦音或骨擦感,X线片检查可给予鉴别。

月骨无菌性坏死

好发于18~40岁的体力劳动者,尤其好发于风镐、振荡器等操作者。临床表现为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腕背部轻度肿胀。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最后可造成月骨变扁,后期可与周围腕骨形成创伤性关节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至今不明,但其中约有75%的病人曾有腕关节极度背伸位损伤史,有些病人经CT检查发现有月骨骨折。

治疗

月骨脱位一旦确诊应尽早复位,对于Ⅰ、Ⅱ型脱位患者,可早期手法复位。若Ⅰ、Ⅱ型脱位伤后3~4周者,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应行切开复位。对于Ⅲ型脱位者,月骨可能发生坏死,宜尽早切除。此外,可同时给予消肿、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七叶皂苷钠、迈之灵、草木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失败或骨牵引复位失败病例(Ⅰ、Ⅱ型脱位者),以及病程较长或复位困难者,应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因瘢痕形成肌肉挛缩,术后需要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

月骨摘除术

对第Ⅲ型脱位,因前后韧带已断裂,血运完全丧失,可能发生坏死,宜早行月骨摘除术。将掌长肌腱自肌腹交界处切断,保留与掌腱膜连接部为蒂,将肌腱制成团块状,填充于摘除月骨空腔内,保持其他腕骨间的关系,术后固定2~3周。其他治疗

拇指整复法

适合于早期Ⅰ、Ⅱ型月骨脱位患者。

针拨复位法

同样适合于早期Ⅰ、Ⅱ型月骨脱位患者。

骨牵引复位

对于Ⅰ、Ⅱ型月骨脱位者,且因某种原因导致误诊,发病时间1周内的患者,手法复位机会不大。

预后

月骨脱位患者手法复位并不困难,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但对于3型脱位者月骨切除后,会丧失部分手部活动功能,但不会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护理

月骨脱位者复位后,因注意休息,避免再次意外伤害,同时适当活动患肢,早期康复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

日常护理

注意休息,养成良好作息,尽量不要熬夜,不要从事重体力活动。

平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复位或术后的早期康复,对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恢复手的功能,避免发生关节僵硬或肌肉挛缩等。

特殊注意事项

月骨前脱位后常压迫正中神经出现腕管综合征,因为局部组织肿胀及腕管容积减小使腕管内压力升高,造成神经伴行血管的血流减少。继发神经氧气供应减少,随着月骨前脱位病程延长从而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运动及感觉障碍。术中复位月骨并松解正中神经后患者手部神经症状明显恢复。此外,可同时给予康复理疗或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预防

因月骨脱位多因外伤引起,常见于从事重体力活动的工作人员。因此工作中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多进行安全宣教,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预防措施

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必要时可佩戴护肘护腕等,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造成伤害。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能及时休息,劳逸结合,尤其从事机器生产或与之相关的体力活动中,注意力集中,保证身体精力充沛。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治疗患者数十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骨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