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救命法宝系列之第二讲
骨折和扭伤的急救
概念解释骨折是常见的小儿外伤之一,大多数是由摔伤和体育运动所致,最严重的骨折往往由车祸引起。关节扭伤是指因关节发生超过正常常范围的移动而导致的损伤。
骨折后可以出现患肢局部疼痛和肿胀,移动患肢时加重。骨折段移位使患肢发生畸形和异常活动。扭伤关节可出现肿胀和淤青。
在没有X射线的情况下,您可能无法判断是否真的骨折了还是仅仅是单纯的扭伤。但是即使您不确定有没有骨折,您也可以执行下面操作。
急救步骤: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拿到急救包,穿戴PPE。
2、用干净的敷料盖住开放性伤口。
3、受伤部位冰敷或冷敷。对于较大的儿童来说,冰敷可减轻伤处疼痛,但婴幼儿(3岁)可以冷敷但不要使用冰块,因过冷可导致进一步的损伤。请注意,冰袋和皮肤之间要隔一块毛巾,冰敷时间不可超过20分钟。
4、需要立即拨打的紧急情况:存在大的开放性伤口,受伤部位异常弯曲,骨折以下部位的手或脚发紫或变冷以及您不知道如何处理。
5、夹板固定(视实际情况选择)
夹板可以保护肢体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医院就诊。通常夹板应该由医务人员来固定。但有些时候,例如您在野外徒步旅行,那就很可能需要自己动手了。
TIPS杂志、护腿板、卷起的毛巾或几块木头都可以用来做夹板,用围巾做成吊带。如果您找不到合适的夹板材料,另一只手臂也可以用来来固定受伤那一侧的手臂。
将夹板绑住受伤部位固定以提供支撑。夹板最好超出受伤部位,并能够支撑伤口上方和下方的关节。可以用胶带、纱布或布条来固定夹板。
在实施夹板固定时,切勿矫正弯曲或变形的受伤部位。如果受伤部位正在流血,请先对伤口进行加压止血并覆盖敷料,如果骨折断端穿出皮肤,请用干净的敷料包裹住伤口,然后视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夹板固定。
注意夹板和受伤部位之间应该能插入几个手指,不要将夹板绑得太紧,否则会加重疼痛。如果使用很硬的东西作夹板,尽量在夹板内垫软布或敷料,以增加受伤者的舒适度。
最容易犯错的5件事:
1、如果受伤部位很疼,患儿在接受医务人员检查之前应避免活动这个部位。
2、对年幼儿而言,家长对骨折的判断尤其困难。即使患儿肢体能移动,也可能有骨折。注意观察有无水肿、疼痛、拒按(保护性)、跛行及运动受限等表现。如果疑有骨折,马上请儿科医生诊治。
3、如果患儿腿骨骨折,不要试图自行搬动,请一定叫救护车并等待急救人员运送。
4、没有征求儿科医生的意见前,先不要给儿童吃东西、喝饮料或服用止痛药。因为如果儿童需要急诊手术,那么您给他吃喝的东西都会增加麻醉的危险性,而止痛药可能因药物相互影响而对接下来的治疗产生干扰。
5、如果有开放性外伤,可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压迫止血。不要试图将骨折处推回原位(复位),未经正规训练者不要使用止血带。请及时拨打,让专业救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护理要点:
1、在骨折处理后的数日内,定期测量患儿体温,如有发热提示可能有感染。
2、患肢上石膏后,如出现活动手指时有疼痛麻木感,指尖青紫或苍白这些症状,提示石膏下可能有能够导致永久的神经.肌肉及血管损伤的严重水肿,请及时联系骨科医师复诊。
3、如果石膏断裂或变松,需要及时诊。
关于我们培儿屋儿童保健普及社是6名儿科医生组成的公益科普兴趣小组。
我们6人分别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工作之余做科普,希望能让家长多一种渠道了解来自儿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分享。
智培儿,好父母。
RaisingKids,DoRight.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