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地震发生时,伤员救治必备
TUhjnbcbe - 2021/4/1 17:05:00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我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地震活动频繁,所以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甘肃岷县地震等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灾后重建和灾后人员救治是灾区的重要工作。

护士一直是灾害救援的强大力量,在灾难发生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当第一反应者,护理提供者,心理辅导员等多种角色。护士在灾害中的作用是如此之巨大,因此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DisasterNursingCompeten

-cies,DNC)就值得我们重视。加强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与护士的救灾知识储备密切相关,现在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地震伤员救治基本常识吧!

一、地震伤员特点

地震灾害中,骨折(包括脊椎和四肢)伤员约占总伤员的55%—64%,软组织损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伤和其他损伤。骨折伤从轻到重的顺序为四肢、骨盆、脊椎、肋骨、颅骨。脊椎骨折伤员约占骨折人数的1/4,其中造成截瘫者占37%。但死亡率最高者为颅脑伤,达30%,其次为胸部伤,死亡率占25%。创伤性休克和大出血是地震伤员早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灾后救援护理

1.止血

(1)一般止血法:创口小的出血,用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涂擦消*。涂擦时,先从近伤口处向外周擦,然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即可。如头皮或毛发部位出血,应剃去毛发再清洗、消*、包扎。

(2)指压止血法:在采取指压止血法进行止血时,应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压迫不同的部位达到止血的目的。

(3)填塞止血法:对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用无菌绷带、纱布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裹。

(4)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5)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紧急情况下长选用绷带、布带(衣服扯成条状)、裤带、面巾代替。

2.包扎

(1)包扎的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感染;

(2)对充分暴露的伤口,要尽可能的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

(3)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痛苦;

(4)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防滑脱或压迫神经核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如是四肢,要露出指(趾)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3.骨折固定

(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员;

(3)骨折固定的目的,只是限制肢体活动,不要试图整复。如患肢过度畸形不便固定时,可依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和矫正,然后进行固定;

(4)对四肢骨折断端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上端,后固定骨折下端。若固定顺序颠倒,可导致断端再度错位;

(5)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好,尤其骨突出部和夹板两头更要垫好;

(6)夹板要扶托整个伤肢,将骨干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绷带和三角巾不要直接绑在骨折处;

(7)固定四肢时应露出指(趾),随时观察血循环,如有苍白青紫、发冷、麻木等情况,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8)肢体固定时,上肢屈肘,下肢伸直;

(9)开放性骨折禁用水冲,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外露的断骨严禁送回伤口内,避免增加污染和刺伤血管、神经;

(10)疼痛严重者,可服用止痛剂和镇静剂,医院。

精彩内容推荐

护理过程之护理诊断

创伤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与适应症——以开放性骨折为例

输血指南更新——?柳叶刀?

护理过程之护理计划

实用!ICU皮肤护理可以这么做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震发生时,伤员救治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