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简介
熏蒸疗法,又称“中药蒸汽浴”,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熏蒸疗法最早见于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有用韭和酒煮沸,以其热气熏蒸,治疗伤科疾病。《内经》记录了用椒、姜、桂和酒煮熏治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痹症。其后代相传习用,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熏蒸疗法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风寒湿邪之功效。
(这台看起来“高大上”的仪器就是熏蒸仪)
治疗原理
中药熏蒸是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药物经熏蒸作用于肌体后,其挥发性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浓度,能长时间发挥作用,对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性致痛因子吸收,提高机体防御及免疫能力、促进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适应症
中药熏蒸广泛应用于:颈肩背腰腿痛、退行性骨关节病(如膝骨性关节炎)、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折后遗症、减肥瘦身、美容除斑、失眠等。
注意事项
1、患者在熏蒸过程中,若发生头晕,恶心,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
2、熏蒸后须用干毛巾擦拭干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切忌过劳,清淡饮食。
3、空腹、饱食及剧烈运动后,过度疲劳者不宜熏蒸。
4、治疗后适当饮温水,可自带水杯。
禁忌症
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做熏蒸治疗:
1、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血管支架术后、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急性脑血管意外、肝脏疾病、癌症及癌症术后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患者。
3、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4、急慢性传染病,开放性创口、皮肤病及精神病患者;
5、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者;
6、对药物过敏者。
7、其他经医生判断不宜做熏蒸治疗者。
治疗前准备
患者需自备毛巾,浴巾各一条,更换用的内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