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是我们在这个危险的星球上无法避免的事情,到野外郊游,可能摔跤或者被灌木的尖刺划破,到游乐场、商场玩耍,可能被电梯夹到,可能被汹涌人潮挤倒,就连待在家里,也可能孩子推倒了热水瓶……
那么如何对伤情做出初步判断呢?
对于所有有伤口的创伤,出血量和出血速度都是很直观的一个判断基准。血压在不同血管段是不一样的:
刚刚从心脏泵出来的动脉如果破裂出血,可以直喷射到手术室屋顶,
而静脉血基本是靠静脉瓣在挤压回心脏,如果破裂出血是流淌的,
毛细血管网是物质交换的地方,本来血流就不快,血会是渗出来的。
严重的挤压、挫伤,虽然没有创面,但也要观察皮下血肿增大的速度,如果用有一定弹力的纺织品加压仍然不能阻止血肿快速增大,就提示出血的口子很大了。
对于刺伤、切割伤等深伤口,或者大的外力撞击,怀疑可能伤到深部的,除了出血速度、皮下血肿的大小,还应该观察运动、感觉功能有没有异常,是怕痛不敢动,还是真的感觉不到、已经没法控制受伤肢体动,这是判断有无神经损伤的一个便捷方式。
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另一个可能的因素是骨折,当怀疑存在骨折时,尽量按受伤后的状态略做固定然后送医(如果是怀疑脊柱则干脆不要动,直接打),不要把疑似骨折的肢体再甩来甩去,很多大血管、重要神经都是贴着骨头长的,你没法判断动这一下会不会损伤到它们。如果骨折断端都伸到肢体外面来了,不要塞回去,这可能把外界的细菌直接给塞到深部血管里去引起脓*败血症。
出现上述这些严重问题,立刻就医不要迟疑。但如果没有,只是很浅表的小伤,那么接下来进入另一层面的判断。
医院缝合?
这是针对切割伤的一个考虑,因为擦伤这种大面积损伤,浅的不用缝也能长回来,深了就不是缝合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植皮的问题了。
切割伤缝合的标准非常简单:不缝的话,伤口能不能自然合拢?
如果损伤不大,周围皮肤牵扯着伤口自然合拢,那么不是一定要缝,如果皮肤全层损伤,或者伤口处张力很大,把伤口扯开不能自然合拢,那么就要缝,人为把它合拢起来并固定。
一方面是合拢了才好愈合,不易感染,你开着个大口子在那,叫上皮怎么长,而且细菌是不是很容易进去?另一方面,伤口的张力跟后期是否留疤高度相关,所以不要想着「我不想留个针脚疤啊我不要我不要缝!」你不缝疤更大。而且还可以要求美容缝合的嘛。
医院打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有氧环境中很难生长起来。假如是浅表擦伤,创面浅且充分接触外界空气,基本不太可能发生破伤风感染,但假如是创面窄而深的刺伤、切割伤,那么除了清创时用双氧水充分清洗创面,还会要求打一支破伤风抗*素保平安。
要打就要早,破抗作为一种抗*素,只能中和血液中游离的*素,若*素已与组织细胞结合,尽管尚未发展到出现破伤风的临床症状(高热、角弓反张等),也不能被抗*素中和。所以处理完伤口就要马上打。
破抗是有可能过敏的,尤其是从马身上提取的破抗,比人身上提取的破抗更多见(这就是为什么破抗有便宜有贵)。打的时候需要先皮试,马破抗打不了可以换人破抗试试。
用人身上提取的破抗也还是皮试阳性的,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尽量打完。打完也需要在门诊再呆半小时,没问题才能走。不要打完潇洒地一扭头就拜拜了,你要打车回家路上突然过敏性休克再来个大堵车,神仙都难救。
最后,破伤风很麻烦,不是小病,但是破伤风也不是绝症,破伤风的治疗主力药是青霉素,以目前国内滥用抗生素的现状,破伤风不那么常见可能跟随便什么伤都开一盒头孢吃吃是有关系的。
烫伤烧伤如何判断严重程度?
烧伤的分度总共3度4级,如下:
1度:只有红
2度:浅2度非常痛,水泡比较大;深二度不太痛,水泡比较小
3度:烧焦了,不知道痛了。
一般来说,饮水机的热水不太可能导致深二度烫伤,因为它不够热。
烧伤的第一时间处理必然是皮肤降温,强调大量流动凉水冲洗或浸泡(但不要猛烈到把水泡冲破),如果像是套着袜子的肢端,连袜子一起冲。
降温之后小心暴露创面,有衣物的轻轻脱掉或者剪开,然后观察伤得怎么样。
如果没有水泡只有红,冷敷镇静止痛即可,大概一周好,如果有大水泡,疼痛剧烈,说明损伤在表皮,真皮的神经都还在,所以你感觉得到疼,医院开点药膏,只要水泡没破,回家换药也可以,大概2-3周好。这些痛得要死的烧伤大多不留疤,因为损伤未达真皮层。
如果有水泡但痛觉麻木,说明损伤到达真皮层,神经已经被烫坏,皮肤的修复是从真皮层发起的,如果真皮广泛受损,那么有可能留疤。
如果肉眼看就已经皮肤全层都没有了,都是灰白的熟肉甚至焦痂,这时就已经不再是先考虑疤的问题了,而是先考虑这段肢体甚至这条命能不能保住了。
下期选题:外伤的家庭处理(下):家庭换药和小药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