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生,我的骨折能不开刀吗
TUhjnbcbe - 2021/4/29 17:59:00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幸遭受骨折时,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完了,要开刀了!”。那么,是否所有的骨折都需要开刀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为解答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骨折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阐述。

1.什么是骨折?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骨折。目前,医学界公认:骨折是指骨结构的完整性或骨皮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折后,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往往是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然而,当骨折后的碎骨片刺破周围血管时,则会导致出血。短期的血肿被人体吸收时,可能会伴有发热;而较大量的失血如不及时处理,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而当骨折损伤周围神经时,则会出现损伤神经支配区域内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骨折的危害并引起充分的重视。

2.骨折的分类

骨折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根据骨折片是否与外界接触,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四肢骨的骨折可分为骨干骨折和干骺端骨折;干骺端骨折又根据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关节外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和完全关节内骨折。根据骨折后骨折端的稳定性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3.骨折的诊断

通常,典型的骨折可通过X线检查明确诊断(图1)。若患者有外伤史,而X线却未见明显骨折线,可在伤后一周复片。此时,由于骨质的吸收,可在X线片上观察是否存在骨折线,从而明确诊断。

图1.典型骨折的X线表现

CT因其断层成像的优越性,可在受伤早期发现轻微的骨折,对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CT对骨折部位的重建有利于骨折的分型和制定诊疗方案(图2)。

图2.骨折的CT成像有助于诊疗计划的制定

有时,我们也用MRI检查骨折部位,其目的主要是明确周围软组织(韧带,肌腱等)的损伤情况。

然而,若上述条件均不具备,我们也可以通过“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或)骨擦感”等骨折特有体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4.骨折的治疗

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即我们俗称的“开刀”)。保守治疗有石膏或支具固定,绷带固定和夹板固定等多种方式(图3)。通常,稳定的闭合性骨折在手法复位较满意时可采用上述方式治疗。如简单稳定锁骨骨折的八字绷带固定,儿童青枝骨折的石膏或支具固定,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可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满足复位要求较高的关节内骨折,佩戴支具时间较长致患者不能忍受等。因此,保守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骨折类型。然而,随着麻醉术,无菌观念的创立和固定器械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骨折复位要求的提高,手术治疗逐渐成为常见的骨折治疗方式。如开放性骨折在清创时,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后期在评估感染风险较低时,可进一步采用内固定治疗。同时,众多的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因此需要手术治疗。另外,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和不稳定骨干骨折,也应采取手术治疗。最后,诸如合并血管、神经、肌腱和韧带损伤的骨折,在修复上述软组织的同时,应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存在二次损伤的风险,同时也对患者的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图3.骨折的石膏固定

5.全文总结

因此,骨折的治疗方式由骨折本身,软组织损伤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多方面共同决定,同时也应考虑患者的意愿和医疗机构的诊疗条件。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均应以“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肢功能”为治疗骨折的终极目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我的骨折能不开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