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JVS腔内修复与开放手术修复孤立性股
TUhjnbcbe - 2021/5/16 18:17:00

腔内修复股浅动脉和腘动脉损伤具有与开放手术修复相当的院内无截肢生存率,提示可以在适当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创伤性股浅动脉和腘动脉损伤。考虑到腔内修复术后可能增加住院的死亡率,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以及评估腔内修复的持久性。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尽管应用腔内手术治疗创伤性动脉损伤的案例越来越多,但对股浅动脉(SFA)和腘动脉(PA)损伤的腔内修复效果知之甚少。因此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凯克医学院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的HelenA.Potter和他的同事对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的患者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比较外伤性SFA和PA损伤的腔内修复和开放手术修复的特点和结果。结果发表于权威杂志JournalofVascularSurgery。

研究方法

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的年至年接受腔内手术修复或开放手术修复的SFA和/或PA钝性或穿透性损伤的创伤患者。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结果,应用倾向分数匹配进行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

SFA和PA损伤的发生率为0.2%,腔内支架修复术的年总使用率从年的3.2%上升到年的7.6%(P=0.)。包括名孤立的SFA和/或PA损伤的患者,其中名(5.7%)接受了腔内修复。与PA损伤相比,SFA损伤接受腔内修复的频率更高(70%vs27%),而PA损伤更常与开放修复相关(41.1%vs54.7%)。开放性修复更常伴有股骨骨折或膝关节脱位(38.8%vs30.7%,P=0.)。经单因素分析(89.7%vs91.1%,P=0.)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95%CI:0.-2.],P=0.),腔内修复与院内无截肢生存率无关。倾向评分匹配显示腔内修复组住院死亡率较高(OR:3.69[95%CI:1.37-9.82],P=0.01),筋膜切开术较少(OR:0.23[95%CI:0.14-0.37],P0.),无截肢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48-1.67],P=0.65)。图1.整体研究思路。

图2.SFA/PA损伤腔内修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表1.孤立性SFA/PA损伤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表2.孤立性SFA/PA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无截肢生存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2,)。

表3.显示配对前和配对后患者队列分析的汇总表。

表4.修复类型和患者预后之间关联的倾向匹配分析(n=)。

研究结论

腔内修复股浅动脉和腘动脉损伤具有与开放手术修复相当的院内无截肢生存率,提示可以在适当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创伤性股浅动脉和腘动脉损伤。考虑到腔内修复术后可能增加住院的死亡率,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以及评估腔内修复的持久性。

审稿及组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崔超毅医师

编译: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张省博士

编辑:血管资讯Oliver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1
查看完整版本: JVS腔内修复与开放手术修复孤立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