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可忘了家在哪里……”今天(3月14日),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名自称名叫龚应海的男患者躺在最里面的病床上,不时向医护人员表达想回家的愿望。
护工照料病床上的龚应海
“三无”病人想出院年6月12日下午,路人发现龚应海昏倒在虹桥街头,报警将他紧急送到乐清市二医抢救。
“做了CT后,发现他脑干出血,不知是高血压导致脑干出血昏迷摔倒在地,还是摔倒后脑着地导致脑干出血。”乐清市二医重症监护室医生温兴杰说,“龚应海刚送来时,头发蓬乱、胡子拉碴,全身又脏又臭。抢救了一周,龚应海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周后醒来,称自己叫“‘龚应海’,34岁。”至于家住哪里,他说不清楚,一会说浙江,一会说江西,一会又说福建。
“他至少有60岁了,估计是脑干损伤后留下后遗症,部分记忆丧失了,右边身体也瘫了。“温兴杰说,住院一个多月,龚应海就不需要再吃药打针了,可以出院在家做做康复训练,慢慢恢复。可因为联系不上他家人,所以龚应海就一直呆在乐清市二医重症监护室里。
“在这住了9个多月,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一个人前来探望过。”一直照顾龚应海的护理工王治桃说,在医院里,龚应海是一个没钱、没证件、没家属认领的“三无”病人。
“现在他脑袋逐渐清醒,常常表示想出院,想回家。“可是不知家在何方?
点击视频观看:
乐报微视摄制
或许江西九江是他家乡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乐清市二医重症监护室,见到了龚应海,他个子瘦小,看起来六七十岁的样子,但他坚称自己才34岁。
“我们一直不知道他的姓名、年龄、籍贯,只知道他是急救车送过来的。”值班护士称,这9个多月,治疗费已近24万元,医院垫付的。
“我家里很困难,找到了也没这么多钱还。”龚应海说。“他经常提起义乌,估计曾在义乌打过工吧。”护理工王治桃说。医务人员安慰他,说医疗费不要他家里人付,只要他说出住址和姓名,就帮他联系,让家人来接他回家休养。
得知不用付医疗费了,龚应海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努力地想啊想啊,最后确定自己是江西九江人,家里有姐姐,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龚应川”,一个叫“龚应武”,更详细的情况他都称不记得了。
他称自己有老婆,不过在外地工作。当记者问其有无子女时,他茫然摇头,称自己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
温兴杰说,龚应海的记忆比较模糊,他说的不一定是事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浙江人,因为他说的方言比较接近普通话。
每年为“三无”病人垫付医药费达上百万“收到这样的患者,医院的确比较为难。”乐清市二医副院长胡兴说,医院的职责,医院不可能因为患者没钱而放弃抢救和治疗,可治好可以出院了,仍一直呆在
医院,浪费医疗资源且不说,医院也没能力永远照料他。
据胡兴介绍,去年,除了龚应海外,乐清市二医还抢救了另两名脑出血“三无”病人,一名病人经5个多月的治疗,恢复了健康,想起自己是四川人,医院通过浙江、四川两地救助站,联系上那名病人的家属,医院派了两名护理人员和一名医生,将他送回四川交还其家属,这名病人留下29万多元医疗费一分未付;另一名脑出血的“三无”病人,住院半年多时间,后因伤势过重离世,留下67万元医疗费……
“医院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平均每年花在‘三无’病人身上的医疗费都有上百万元。”胡兴说,现在龚应海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后,达到出院的标准,再住在重症监护室,也没什么意义,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他找到家人,让家人来将他接回家慢慢休养。万一找不到家人,也希望有部门出面协调,将他安置在敬老院或其他适合他休养的地方。
亲爱的网友,如果你见过这个男人,或知道他家人在何方,请拨打乐清日报新闻热线和我们联系,或者在下方留言,谢谢。
来源: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全媒体记者叶萌实习生罗颖莹
猛戳大拇指,希望龚应海的家人早日接他回家。
推荐阅读睡梦中一声巨响!床边充电的手机炸了,5岁女童惨遭毁容!
28岁乐清姑娘觉得上班生活太平静,于是她就去干了这件事!
点赞!坠楼女孩送医途中遇堵,乐清警车赶来为她开道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