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外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谈谈我经历的偏瘫康复误区
TUhjnbcbe - 2022/2/26 19:28:00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与“祁康功能训练中心”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新标“☆”哦

点击上方蓝字“祁康功能训练中心”→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本功能训练中心负责人是一名重度脑外伤偏瘫患者,昏迷42天,从不会走路,不能自己拿筷子吃饭,不能自己穿衣服,现在两年半时间恢复了百分之八十,可以跑可以跳,精细动作稍微差点,但是还有进步空间,在两年半期间,为了恢复的更好,读了很多偏瘫康复书籍,

后创建祁康功能训练中心,医院不能长时间住院,而偏瘫康复的周期长的问题。医院康复科进步不了的后遗症患者。

下面跟大家聊聊在小编偏瘫以后,走过的那些偏瘫康复误区,如果不是走了很多误区,应该比现在还要好。

误区一,在小编昏迷42天醒过来之后,大约是70来天,想下地走走,哪知道,别说走路了,站都站不住,于是开始康复训练,过程就不说了,总之,半个月后,在家人的搀扶下可以缓慢行走。那个时候小编父亲的认为,"动就比不动强"

在能搀扶着行走之后,就出了院,开始居家康复,一般人都认为,走路可以让步态更好,于是便很"努力"的进行偏瘫康复训练,每天在父亲的搀扶下走来走去,结果走了一个多月几乎没有进步。小编在后来还遇到一位脑出血十年的老大爷,天天也是走路锻炼,他说十年以前也是这样的步态,基本没有进步。

所以偏瘫患者,如果有异常步态的情况,一定不能多走路,因为偏瘫患者都是一侧肢体好,一侧肢体差,患侧无论是功能性,还是肌力都比健侧(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非患侧)差,所以偏瘫患者走路过程中,一般都是健侧承重多于患侧,长期以这样的代偿模式行走,健侧会使用过度,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患侧承重小,不管是肌力还是功能性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练好基本功,功能,肌力,等所有的条件都练好了,走路自然不会代偿。

误区二,以为偏瘫康复就是肌力训练。

小编在一年多的时候,手指功能已经可以自由伸握,就是没力,连方便面调料袋都撕不开,家里有个酒坛子,父亲让我每天用五指抓起来,放下,按常理说,这是锻炼手指肌力吧!可是这样练了几天,不仅没有练出手指力量,反而练的本来不内扣的手指,开始变的容易内扣了,

最后看书才知道需要牵拉,功能有了肌张力可能还是有,肌张力≠肌力。牵拉了几天果然有力了。

另外一次是,小编觉得胳膊没力,于是在网上看到其他偏瘫患者练哑铃,现在不仅恢复正常,而且还练的满身肌肉。于是开始效仿。练锤式弯举,哑铃弯举。练了一段时间后,本来小编走路不挎篮,结果,后来走路都有点挎篮了。

所以说,对偏瘫认识深的康复师,在偏瘫康复训练中,一般都是拉伸为主,肌力训练为辅,偏瘫康复≠健身。而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偏瘫网红经常教大家如果强化肌力。大家觉得这位偏瘫网红恢复的非常好,于是开始效仿。反而练的越来越差,肌力一不小心就练成了肌张力。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年龄大的老人,肌力有多强?但是人家是正常人,而你可能肌力练的很强了,还不是正常人,所以,能用健身的方式恢复正常的偏瘫患者,基本都是损伤轻微的。人家不会把肌力锻炼成肌张力,所以大家在跟着偏瘫网红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正确的顺便应该是,"功能诱发出来→锻炼灵活性→在很灵活以后再强化肌力"

误区三,在没有进行专业评估的情况下,自以为是,乱练,乱拉伸,大家也知道,偏瘫后遗症之膝过伸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膝过伸的原因非常多,膝关节的直接原因有

1腘绳肌紧张。股四头肌差

2股四头肌紧张,腘绳肌差。

甚至踝关节和髋关节的问题都会影响膝关节。小编在没有进行专业评估的情况下,拉伸腘绳肌,结果拉伸的膝过伸更严重了,小编后来学了偏瘫康复评估技术,让父亲帮忙评估对比肌力肌张力,才知道,应该锻炼腘绳肌,拉伸股四头肌,而且髋关节的稳定性也影响了膝关节。

误区四,医院的康复训练效果一定好,小编在康复期的第一年,曾经为了更好的康复去了医院,结果去了一段时间,医院的效果好,除了花费好,器材多,医院没有感觉丝毫进步。后来接触了很多康复师,才知道,康复器材的用途是为了节省人力,康复师手法治疗必须一对一,而康复器材作用就是代替康复师,而且康复器材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肌张力造成痉挛,所以说徒手康复的效果最好,比如弓步牵拉小腿三头肌的效果比站斜板效果好。

最后给大家总结几个偏瘫常见的错误理论。

1.功能都有了就剩下肌力训练了!

2.偏瘫后遗症是某块肌肉没劲!

3.动就比不动强!

4.多走走就好了!

5.时间久了就慢慢好了!

6.康复器材越多越好!

最后善意提醒各位居家康复的偏瘫患者,要是偏瘫那么容易好,也不会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偏瘫康复不是看了几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我经历的偏瘫康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