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陲,北疆热土,新一批扬州援疆医生,用妙手仁心书写大爱。今年10月1日,6名医疗专家进疆隔离结束后迅速融入新岗位,开展传帮带。二十多天来,门诊、抢救、手术……扬州援疆医生在当地有口皆碑。
医者仁心,扬州医生实施紧急抢救10月19日上午9点多,医院,医院骨伤科的副主任医师陈凌云早已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新源县牧民较多,骑马摔伤导致四肢骨折的患者不在少数。短短半个月,陈凌云就做了20多台复杂的骨伤科手术。在诊疗过程中,他还碰到一件惊心动魄的抢救事件。有一名高空坠落导致上肢摔伤的患者,右肩关节脱位,肱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需要在全麻状态下复位。由于现仅有简易呼吸气囊漏气,术中患者血氧跌至50%,心跳呼吸停止、嘴唇发绀,情况危急。我们立即组织了抢救,帮助心肺复苏,赢得了抢救时间,病人转危为安。
这起抢救事件让陈凌云更深刻地认识到医疗援疆“传帮带”的紧急性和重要性。“比如当地有哪些薄弱的环节,我们就规划逐步帮助他们把基层的工作开展起来。我认为不用做的太高,而是要把基础性的工作夯实,比如说操作的规范性。”为了更好应对急诊抢救病症,陈凌云做了详细的梳理和规划。
撸起袖子,援疆医生用“热血”为生命加油不仅临床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师带徒也取得实效。医院,医院消化内科的专家严明权在带领科室医生查房时,发现了一例病情凶险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一名中年男性,平时大量饮酒,有腹痛症状,已经是中到重度的胰腺炎。我把这个病例作为教学查房,把最新的治疗理念给大家做一个讲解。”
既为当地“造血式”培养人才,又用“热血”为生命加油。查房时,严明权了解到新源县血源紧张,他撸起袖子,无偿献血。“这边临床用血很紧张,作为医生来讲,献血就跟治病一样,是力所能及的事,能做还是要做的。”严明权说,作为援疆医生,本着支援*医疗卫生事业的使命而来,无偿献血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援疆形式。
多方发力,为新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随着支援力量的不断增强,医院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10月1日国庆节,由扬州市参与援建的医院整体搬迁、正式投用。看着崭新、医院,扬州援疆医疗领队、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汤东非常激动。“这边微创技术、微创医疗设备受到限制,特别是年轻医生掌握的很少。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希望能多多做微创技术的输出和培育,培植这方面的医疗技术骨干。不仅是技术,还有诊疗思路的培养,对于疾病的判断、诊治,也要培养起来。”
汤东说,未来还将通过打造智慧医疗、医院等,为新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把远程会诊和云查房这块工作做起来,增加扬州、医院的诊疗互动,借助后方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实力,通过云会诊、云查房模式,使这边的病人得到合适、及时的治疗方案,开展相关的治疗,让当地老百姓看病不需要再翻山越岭。”
新医院,新征程。扬州援疆医疗队来得恰逢其时,也将大有作为!六名专家将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专业知识培训等方面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医疗技术骨干,同时为新源和扬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建立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来源:扬州新闻广播扬州援疆工作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