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河报、河南都市频道报道,年1月,11岁的河南南阳小姑娘文文放学回家,因口渴一口气喝下妈妈泡的一碗山豆根水(约50克山豆根),随后出现口角紧闭、头晕、呕吐等症状,医院诊断为中*性脑病......
文文因为脑损伤严重,基底节区严重受损,治疗难度很大。
经过治疗文文虽然清醒了,但无法说话,肢体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如一个3-4个月大的婴儿,全靠家人照顾。
“我真的不知道山豆根有*,原来我自己也煮水喝过,想着它可以治嗓子疼,谁知道女儿喝下会中*这么深。是我的疏忽毁了我的孩子,毁了我的家,我宁愿现在受折磨的是我,而不是孩子。”文文母亲痛苦不堪,悔恨当初。(来源:大河报、河南都市频道)
山豆根属于偏性很大的中药
山豆根,别名胡豆莲、*结、苦豆根、柔枝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山豆根味苦、寒,有小*,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消肿利咽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亦可用于湿热*疸、痈肿疮*等。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治疗火*蕴结,咽喉肿痛,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或与石膏、*连、升麻等清肺胃热解*之品同用,治疗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山豆根既可单品煎汤、外用,亦可配伍它药,但需注意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用量3~6g。本品偏性较大,过量服用可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食少泄泻者需慎用。
文文喝下的是妈妈在家泡的山豆根水,因超量而引发中*。
中医对有*中药的炮制比较讲究。比如,山豆根的炮制方法为:除去残根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这六个炮制步骤中,浸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浸泡、洗净、润透这三个环节,可以降低山豆根本身含*的比例。
另一方面,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若辨证不清,论治必然模糊。难免会出现类*性反应。
比如,麻*性温,无*,主要用因风寒导致的表证、实证。若临床医生辨证不准确,将麻*大剂量或反复用于温热类疾病,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发汗过度的类*性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总之,大家不能随意运用这些有危险的中草药,特别是婴幼儿、孕产妇、高龄老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久病不愈者等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以免一次小小的疏忽,造成健康损害,甚至生命凋谢。
查阅与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添加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