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严重颅脑外伤(TBI)的患者,以及部分恶性卒中、恶性肿瘤或感染的患者,往往需要神经外科干预,去骨瓣减压术(DC)则是常见手段。而DC术后伴随着颅骨修补术。TBI患者与非TBI患者间存在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可能影响感染、无菌性骨瓣吸收(aBFR)或二次手术的相对风险。来自爱尔兰国家神经外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在线发表于ActaNeurochirurgica期刊,并将在年4月中旬举办的英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春会上演讲。
研究背景颅脑外伤(TBI)在世界上占有相当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英国,它是导致40岁以下人群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欧盟和美国,约占所有与伤害相关的死亡的37%和30.5%。严重的TBI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近期,一项大型的随机试验证明了去骨瓣减压术(DC)可以降低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死亡率。随着DC实施率的提高以及TBI生存率的提高,近来人们已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其后遗症和康复方面。颅骨修补术可恢复正常的颅骨形态,并为大脑提供潜在的保护,使其免受进一步的创伤性伤害。它的其他好处包括使脑脊液和血流动力学正常化、改善神经功能和预防皮瓣凹陷综合症。这种神经功能的潜在改善有望改善康复效果。但据报道,颅骨修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8-66.9%。从时机和材质的角度来看,颅骨修补术的改良一直是引起人们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