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山药学名叫做灵芝山药,是食用和药用皆可的新品种稀有山药,比普通山药更具有食用价值,营养价值也比普通山药高出一些!那么扁山药的种薯应该如何制备,怎么储藏这些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关于扁山药如何制备种薯和一些扁山药简单的介绍的内容,我们一起看看吧!
扁山药在10~11月份收获后,便进入冬季休眠期。经过几个月的贮藏休眠后,翌年春天才能发芽。扁山药只用块基繁殖,一般不用顶芽繁殖。在切块前首先切除顶芽,然后分别切成80~90克大小的薯块,靠着不定芽的形成和发育长出新的块茎。不定芽的发芽较慢,需要40~50天。种植不带顶芽的薯块,形成根系约需3周时间,其吸收根的数目都是在发芽初期决定的,以后增加的只是根的长度和重量。
不用顶芽繁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得大面积整齐一致的产品。扁山药萌芽发根的速度,受到土壤种类和播种深度的影响,沙地要比黏重的土壤早发育20~30天。须根在5月上旬前缓慢增加,到6月上旬达到极限。也就是说,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须根等器官增长最快的时期,种薯的营养物质有80%将在这一时期被消耗掉,但种薯的作用还能维持到7月末种薯发芽后,主蔓伸长很快,一般到6月中旬即长到应有的3~4米的长度。开始时叶片很小,主要是茎蔓的伸长,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叶片的增加和展开,叶片的作用显著加大。
地下根部也在6月下旬发育到应有的长度和数量,以后多以充实增粗为主。到6月上中旬,由于茎蔓和根部都已长到一定的长度,种薯营养物质的绝大部分已被消耗掉,于是自体营养迅速启动,便迎来了茎叶的繁茂和地下块茎的肥大。从这时起,侧枝开始出现。到7月中旬,基叶也已长足。6月下旬以后,块茎增长加快,7月中旬现蕾。在这一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扁山药也能形成零余子,但一般数量较少,不作种用。9月下旬块茎已基本长足,以后进一步充实。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日照逐渐缩短,气温日趋下降,茎叶变*,吸收根活动越来越弱,须根枯萎化,种薯外皮硬化,从而逐渐停止生长。
我国扁山药栽培,集中在东南和华中地区,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栽培。过去不少地方种植扁山药是一年一作,连年栽培,结果植株生育一年不如一年,块茎越来越小,畸形薯越来越多,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自从实行轮作制度以后,山药栽培才有些起色。种植扁山药多和水稻轮作,有的也与甘蔗、花生等轮作。扁山药的前作和后作,均以普通栽培作物为佳。前作应避免土壤线虫容易寄生的作物,因为扁山药最易受到线虫危害。
对于多肥栽培的果菜类前作,不适于栽培扁山药,因为极易引起山药茎叶徒长,使块茎过大或长得奇形怪状。选好扁山药种植地块后,应注意深耕施肥,并要尽量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土壤耕层以深厚为宜,并要把土壤碎细化,造成较为松软的土层,创造团粒结构,提高地力。这样,土壤层不仅有很好的通气性,还有较强的保水和排水能力。由于扁山药组织比较柔软,自动排除障碍物的能力很差,遇到坚硬的土质,便会抑制生育或改变形状,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种植扁山药的土层一定要保持松软。扁山药对土壤酸性的适应能力较强,但酸性过强也会使生育变劣。在冲积土上栽培,缺镁的现象较多。同时,不同土质也会影响扁山药的长短和产量。沙性土壤适宜栽培短粗的扁山药类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而河海沿岸的冲积土和黏性壤土,则应栽培长形的扁山药,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要测定土壤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做到科学施肥。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应施人腐熟的堆厩肥~千克。施用家畜粪时应了解其性质,并与堆肥、钙镁磷肥等作为基肥施入。可施入钙镁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作为基肥。前茬要多施一些有机肥,以使其更好地腐熟而便于利用。
同时,土壤pH应保持在6~6.5由于扁山药的块基一般都集中在深50厘米以内的土层,根群多集中在深30厘米左右的土层,因而耕作深度应在40~50厘米要认真进行土壤消*,防止土壤线虫病和块茎褐腐病。这些病害如不及时防治,轻者降低山药品质,重者块茎将全部腐烂。土壤消*的常用药剂是氯化苦,一般采用注入法。每隔30厘米,用土壤注入器集中注入一穴浓度为80%的氯化苦药液,每平方米需注入15~20升。注人的深度为地下20~30厘米处,注入后把土壤填压整平。线虫密度高的土块,每15厘米就应注入1穴。目前,我国种植山药土地的消*工作,尚未全面推广,今后应加强宣传,对种植山药的土地普遍进行消*,确保山药生产的稳产高产。
种薯的选择在扁形山药栽培中,选择优良种薯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扁山药需用块茎进行无性营养繁殖,杂交很少,遗传性单一,新块茎可将老块茎的性状保留下来,“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在扁山药生产基地,如果对块茎反复进行个体精选,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优良品系类型,栽培后即使遇到不良的气候环境条件,也很少改变块茎形状。扁山药优良的遗传素质,集中在上部接近茎蔓部的部位,也即脚板薯的近茎上部。块茎的长短宽窄不同,有其不同的适应性和遗传性。
短粗的块茎类型,肉质厚,在疏松的土壤中易取得高产,遗传率高,形状整齐。长形块茎则遗传性稍差,产量偏低,多出现棒形山药。因此,种薯应选择上部断面圆形或椭圆形的块茎,肉质要厚,且较坚实,毛根细而少,无病虫害。单个块茎重应在克左右,而克以下的小块茎多为发育不良的。克以上的块茎又过大,切割时断面太多,容很易造成外伤,也不好贮藏。对于有线虫寄生的块茎,或有其他病虫害的薯块,一概不能留作种薯。
扁形山药的种薯切割不同于长山药,也不同于圆山药。这是因为扁山药既不像长山药那样一长条,也不像圆山药那样可以分瓣切割。同时,由于种薯各部位的优势不同,切块时应有所区别。顶端,即靠近茎的基部的一段优势明显,切块可小一点,一般为50克左右;顶端往下的块茎,即中间部位,切块应为60~70克;最下端的部位,因块茎不够充实,切块一般为80克左右如果种薯是棒形的,可以从上到下切割,上部每块40~50克,下部每块70~80克。对八权形种薯,在切割前要把比例算好,做到切得合理。对脚掌形种薯,更要注意科学切割。
从产量上衡量,种薯的上部薯块产量高,越到下部产量越低平均上部比中下部产量可提高10%以上,单个块茎重量也大。这主要是因为上部块茎充实,营养含量充足,以及顶端优势等因素造成的。为了扁山药生长一致,产品整齐,切割的下部薯块要相对大一些。目前,在生产中多不去顶芽,结果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差距,有顶芽的发芽快,生长快,结薯快。下部的薯块,发芽慢,出土慢,生长发育慢,产量小,质量差,以至在栽培中形成诸多不便,不易管理。切割种薯的时机应在种薯休眠期时,一般在12月份至翌年月份最为合适。
切割器具,要保持清洁卫生。用竹片切割时,一定要使片刃锋利,做到1次切好,不要弄下很多伤痕,以便很快形成木栓层,以保护伤面,使伤口很快愈合。用菜刀切割时,应找一块木板,上面垫一层有弹性的橡胶制品,一刀切块,切好后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防止感染病虫害。切薯地点应在贮藏窖附近,以减少病虫害感染。每年不要在同一处或用同一套工具切割,以防止传染病虫害。若用同一套工具切割,必须经过消*处理。
经验证明,把好切割薯块消*这一关非常重要,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所选用的种薯,也要先用福尔马林80倍液浸泡20分钟,以除去种薯表面细菌,然后放在一块干净的席子上晾2~3小时,接着置于室内暗处继续晾1天。薯块切好后,再用福尔马林80倍液消*20分钟,仍然置于阴凉处散发水分,最后再沾上草木灰或石灰粉进行贮存。在切好种薯后,离播种还有3~4个月的时间,因此,必须对种薯进行安全贮藏。
扁山药一般都在室外贮藏,也可挖宭贮藏。一般窖宽1米,窖深15厘米,可摆薯块2层,先摆好1层,铺上1层2~3厘米厚的土图68不同部位的扁山再摆第二层,摆好第二层后药所形成的喜块形状上面盖土30厘米厚。也可挖成窄宭,即窖宽50~60厘米,窖深12~20厘米,可以摆3层,摆法同上面一样。土壤轻松干燥的地方,可采用后一种贮藏窖;土质黏重的地方,可选用前种贮藏窖。隔层贮藏,主要是为了防止病虫害传染。我国扁山药栽培地区采用挖窖贮藏法,种薯可贮到4月份播种期。在贮藏中注意防止种薯干燥,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干燥时可用塑料薄膜包裹种薯。
好了,今天关于扁山药的介绍及其种薯的制备说到这里就结束了,虽然说扁山药比较稀有,但是我相信很多朋友应该也是见过的,只是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太相同而已。喜欢小编的这篇文章的朋友就赶紧收藏起来吧!喜欢种植的朋友们也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