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手肌腱的损伤以开放性和切口性为主,常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或骨关节的损伤,也有闭合性撕裂伤。当肌腱断裂时,相应的关节丧失功能。由于手部肌肉保持完整,所以不会影响掌指关节的弯曲。伸肌肌腱在不同位置断裂,相应关节无法伸展,可能发生畸形等。
01屈肌腱损伤,病因以切割伤为主,本病的表现有肌肉断裂,关节不能屈曲
1、发病的原因有些什么?
手部肌腱损伤为开放性损伤,多伴有切割伤、锯伤、挤压伤等损伤因素,以肌腱断裂为主。严重的外周组织损伤,常伴有神经、血管、骨关节的损伤,必须重视。
2、患有屈肌腱损伤,可以出现肌肉断裂,关节不能屈曲等
(1)指深屈肌腱断裂
研究表明,远端的指间关节不能弯曲。
(2)指浅屈肌腱断裂
近端关节不能弯曲。
(3)肌肉断裂
外力造成的肌肉断裂叫肌断裂,也可叫肌腱断裂。长期反复轻微的损伤或磨损,造成跟腱长时间断裂,称为跟腱自发断裂。长期肌肉劳损是指急性期因肌肉疲劳或治疗不当,以及因姿势不良或畸形造成的肌肉平衡紊乱。主要肌腱损伤为颈部肌肉扭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脊上肌腱断裂,二头肌腱断裂,四头肌腱断裂,跟腱断裂。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出现肿胀,会有压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功能丧失。
(4)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
末端的指间关节不能弯曲。由于手部肌肉保持完整,所以不会影响掌指关节的弯曲。
02屈肌腱损伤,诊断并不困难,可以根据患者的外伤史等进行诊断
1、检查方法
屈肌腱损伤在临床诊断中并不难。一般可根据伤病史以及患者的功能表现确定诊断。对部分不完全性肌腱骨折患者,关节活动一般正常,此时可进行阻力试验,表现为四肢无力、疼痛时,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诊断。
2、患者的并发症有些什么?
此疾病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或骨关节损伤,也可发生闭合性撕裂伤,特别是压迫性撕裂伤,易发生此类并发症。当肌腱断裂时,相应的关节丧失运动功能。另外,该病易伴有腱粘连。腱鞘炎营养损伤越严重,腱鞘炎愈合越慢,腱鞘炎粘连也就越严重。甚至会出现塌陷萎缩。
3、诊断方法
外伤性因素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可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作出诊断。
03屈肌腱损伤,根据受伤的区域不同,治疗的方法也有差别
1、治疗方法
此疾病的治疗根据受伤部位而有所不同。治疗方法有下面几种。
(1)深肌腱抵止区
由指中部到深筋穴。这个部位只存在指深屈肌肌腱。早期修复骨折,断端直接缝合。若断点不到1cm,肌腱末端可向前移动,即远端可断,近端可再连接断点。
(2)腱鞘区
附件屈肌digitorum(屈肌中段与中指的一部份)的腱鞘连接处,深浅层的腱鞘狭窄程度有限,难以治疗,因此也被称为“无腱”。现在一般建议屈肌腱若断裂,不会出现吻合,以免粘连。深腱同时断裂,仅缝合深腱,浅腱可以同时切除,保留鞘。并建议同时修复屈深肌腱和屈浅肌腱。
(3)手掌区
横韧带的远端至肌腱进入鞘前区域。蚯蚓肌附着于桡侧掌骨深层肌腱,限制近端肌腱断裂后回缩。蚯蚓肌区深筋和浅筋可以同时断裂,同时吻合。建议使用缝合法,切除浅腱。
(4)腕管区
有9根肌腱受正中神经管的压迫,一般间隙小,正中神经浅,经常与肌腱同时受损伤。切下腕横韧带,缝合深部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并切除浅部肌腱以扩大间隙。吻合处不应位于同一平面。正中神经也必须吻合。
(5)前臂区
近肌腱至腕管处,即前臂下1/3处。屈肌腱在这一区域受肌腱周围组织和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不易发生粘连。如果这个部位屈肌腱损伤,建议进行缝合,一般效果较好。但是,当屈肌腱多处断裂时,为了减少粘连,应避免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吻合。
趾长肌腱断裂也应一次性修复。手掌关节平面上,肌腱夹于两籽骨之间,易产生粘连。对这一平面的断裂,远端没有直接缝合,而是切除了远端,延长了肩胛上肌腱与腹部的连接。远端向前移动,与插入点重新连接。第三指指浅屈肌腱也可以换下拇屈长腱。肌腱通常向前移动,但是没有延伸。筋膜损伤越严重,那么患者愈合的就会越慢,肌腱粘连越严重。部分患者会有腱鞘松弛和萎缩。
2、预防方法
在平时,需要重视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伤害,确保人身安全,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所在。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内源性愈合,是防止肌腱粘连的一种有效措施。手术后早期主动伸展和被动屈曲,既可刺激腱鞘成熟,促进愈合,又可促使新纤维尽快纵向排列,有利于腱瘢痕重建,减少腱鞘塌陷、萎缩,加速滑液分泌。
3、预后
此病一般会伴随着血管受损,以及骨关节受损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闭合性损伤,撕裂伤等。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现受伤的情况。当患者出现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将失去功能。手术后肌腱容易发生粘连。肌内营养与肌腱愈合、肌腱粘连一般有因果关系。患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本病的整体预后较好。但是要注意在术后进行运动,这样可以尽早恢复手部功能。
结语:屈肌腱损伤,病因主要是割伤等。患者会出现开放性损伤,例如骨关节,神经,血管损伤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断裂。主要的检查方法有骨关节损伤检查,以及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此病的预防方法有注意避免受伤,在手术后注意锻炼,帮助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