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初次了解到金疮药,想必是在武侠剧上,那些江湖侠客若是不慎受伤,只需涂抹上一点,便可立即止血,看上去非常神奇,就像是游戏中的医疗包一般。
这样的神药,只存在于虚拟中吧……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未曾见到过。可事实上,现实中的人类还真拥有过金疮药,只是它失传了而已,所以人们在药店内已经搜罗不到它的踪影,只能默然叹息。
金疮药为何会失传?看看它的制作原料便了然。
01
金疮药单是配方就有好几种,且不管是哪一个配方,都拥有绝佳的止血功效。金疮药能够治疗很多创伤,比如表皮的刀伤、摔伤、挠伤等。而广泛获得大家认可的版本,含有麝香、松香、樟脑等药材。
据说,该版本的金疮药治疗效果非常喜人,而研发此秘方的人竟然不是某位医学大师,而是一个对药材相当陌生的剃头匠,这让专业人士不由汗颜。
一个门外汉能够研制出金疮药,背后的原因让人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这还要把时间推到清朝,当时满人为了巩固*权,专挑汉人的命门下手,用发型击垮汉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意志,不从者脑袋则不保。
所以,清朝对发型的要求极为严格,经过几次调整,就变成了今天我们在清宫剧中所看到的奇葩瓜瓢发型,即脑袋的一小半留长发来编辫子,剩下的那一大半则必须刮“秃”。
这样的发型倒也让剃头匠省事,只需把该“秃”的那部分上的碎发刮干净即可。但可能是这样的活过于轻松,剃头匠剃着剃着就走神了,手上一抖,就会给客人的脑袋上留下了一道刮痕。
也许是当时的剃头令太严格,为了保住脑袋,客人轻易不敢得罪剃头匠,被刮到一两次的都表示理解。可这种事发生个一两次也就够了,多了,客人自然不会一味送上门,便改道去其他理发店。
客人虽不会为了这事找剃头匠麻烦,可剃头匠为了保住饭碗,即使只是当客人把半个脑袋刮秃,也不敢随便失手。而当时有这么一位剃头匠,他的技术比较普通,总是一个没有控好力度,便把客人的头皮活生生刮破,吓得很多客人都不敢再来找他。
02
这个剃头匠看到同行剃头的手法行云流水,生意火热;而自己却无论如何都不得要领,门前越发冷清,心里着急不已,家中还有老人孩子等着吃饭,他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怎能一天天的赚不上钱!
就在他愁眉不展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中划过:自己的技术不行,何不从“售后服务”下手,只要自己能找到一种药物,能让客人被刮破的脑袋迅速愈合,客人便不知道脑袋被刮破过了。
想要调制出快速止血的药物,似乎挺为难一个剃头匠,可偏偏他凭借对药材的一点了解,还真做到了,配制出了效果良好的金疮药,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被理发耽搁了的医药能手。
研制药物是一件很谨慎的事,如果成分比例没搭配对,都是人命关天的事,即便是外伤药也是如此。
所以剃头匠在研制金疮药时,认真地调查了每一味药材的药性,才筛选出适合的来研磨成粉,再拿这些粉末来做实验。由此可见,这个剃头匠为了理发也是够拼的,却无意中开启了自己的医学天赋。
由于金疮药的效果太好,很多人发现他剃头刮破又默默治好后,没有再将他拒之千里之外,纷纷跑到他店里,找他买药。剃头匠看到这样的情形便不再执着于理发,转了行,此后专注售卖金疮药,生意一直很好。
剃头匠研制出来的金疮药效果之所以如此神奇,离不开其中的一味药。当时他在实验中调配金疮药时,一直对药效不满意,便寻思还差点什么?
就在他苦思不解时,正好一个亲戚来串门,在聊天时提到了一种止血效果很好的药材——龙骨,剃头匠于是眼前一亮,把龙骨加入了金疮药中,果然药效很理想。
03
龙骨是何物?它其实就是动物的骨骼,殷商时期,当时人们用以记录事件。到了近代,擅长金石学的王懿荣发现龙骨上有一道道的痕迹,通过研究,发现那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便大量收购龙骨。然而不久后战争爆发,王懿荣殉国,幸好他的好友将那些龙骨保存了下来。
也就是说,龙骨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文物,上面记录有商朝的*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所以有关部门和学者都很重视对龙骨的保护,龙骨这个词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它并不神秘,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甲骨了,也就是乌龟壳,但古人认为的龙骨并非局限于龟壳,各类骨骼化石都可以称为龙骨。
《光明日报》曾为了破译甲骨文的一个字,在报纸上发布消息,给出十万的赏金。
殷商时期的史料本就严重匮乏,甲骨的出现让人欣喜,透过那些记载,世人对商朝的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资源也越发丰富,能够代替金疮药的止血药物并不少。而龙骨呢,作为文物,是如此地宝贵,自然不能再运用到金疮药当中了,便导致了金疮药的失传。